1/0
致敬·百年谢晋 | 姜文:谢导的眼睛一直饱含激情
文汇网2023-11-21 08:53:11

谢晋导演的《芙蓉镇》是姜文参演的第二部电影,并以此片获得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在后来姜文自己执导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还有着谢导“秘密”手法的些许痕迹。在《百年谢晋》系列访谈中,近年来不轻易接受采访的姜文导演,面对镜头回忆起他眼中和心中的谢导……

采访者:在进《芙蓉镇》剧组之前,您与谢晋导演有过交集吗?他是怎么找到您并说服您参演《芙蓉镇》的?

姜文:第一次见到谢晋导演是在我读中戏的时候,谢晋导演把我们几个人叫到他住的总政招待所,聊了会儿天。他当时正在筹备电影《赤壁》,让我看看剧本挑选一个角色,但是那个戏最终没拍成。

谢晋导演拍戏是不需要去说服演员参加的,因为大家都想去。他是中国导演里边对观众覆盖率最广也是最长的,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去世之前,都在拍电影。

《芙蓉镇》是我参演的第二部电影。我在《末代皇后》剧组演溥仪的时候,谢导找一个副导演给我写了封信,说谢晋导演要拍《芙蓉镇》,想让我去试戏。于是,我就先到长影的招待所去借原著小说,工作人员头都不抬,说甭借了,小说都被借走了,谢晋要拍这个电影了,你就借不到小说了。我其实心里说谢导就是想让我去演的,但是我没敢说出来。我忘了后来我是从哪找了小说看了。

采访者:当时您对于《芙蓉镇》中秦书田这个角色有着什么样的理解和感受?在体验生活、排练小品期间,谢晋导演对您有过细致的指导吗?还是说给予您较为充足的创作空间?

姜文:谢导的工作方法是我们最习惯的,中戏就是这一套,他原来也是中戏前身毕业的学生,校庆的时候我见过他。

1985年的11月份,我们就进《芙蓉镇》剧组了,当时还没有一个可以拍的剧本,好像一直都被他推翻,然后他找了我也不知道第几稿的剧本让我们看,大家提了很多意见,就觉得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的一个电影。然后他说,对的,这不是最后我们要拍的,所以让你们提意见。但是提这么多意见不算什么本事,你要有本事你就要说出觉得哪不好,你觉得怎么才能更好?你把那个说出来。所以,我们就被谢导煽动得不断地想办法让剧本怎么变好。这样一直到第二年的7月份才开机,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这中间我们还去了湖南、郴州、长沙、北京等地,前后一共采访了50多名右派,了解他们的具体经历,感受影片中的人物。

对于角色的理解和创作,我觉得他其实就是让我们多做,让我们不断地去寻找。最后,我真正观察的对象是谢导本人,因为有时候他会说到自己的故事,说到对右派及其生活和心理的看法。他说过很多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中他自己的心态,我觉得对我很有启发。其实作为一个演员,你不能放弃观察导演,这点很关键。你不一定去学他,但他有意无意中会暴露一些对这个人物和角色最根本的内心的理解,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有的时候他会反复拍一些东西,我有时候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反复拍,有什么必要。后来有一次他让我演来演去,之后放样片的时候,他说你看,你觉得这演得好不好?我说演得挺好,他说你觉得是你演的好吗?我说是。他说不是,是我的办法好。我说:“什么办法好?”他说:“你不知道吧?我用的不是24格拍的,我加了12格,36格。”就是眼神会突然有一种很痴迷的样子看着另外一个人。我说难怪,我好像平常老眨眼睛,我不会这么凝神看一个人。他说我告诉你这是我的秘密。后来,我把这个用在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边,马小军和米兰之间的关系,有些是用36格拍的,那个效果的确不一样。谢晋导演这点挺好的,他不会不告诉你,他会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而且他的方法对我来说确实很舒服。

采访者:谢晋导演能够细致地观察到演员的特质,并且擅于激发出他们全部的创作热情。您如何理解他与演员的关系?

姜文:我非常欣赏他一直饱含着激情和热情。其实他的生活有时候是一团糟,他有理由让自己变得郁闷消极忧郁,甚至比很多人都早早垮掉,但事实完全相反,他是化悲痛为力量。我觉得他这方面给我很大的力量。我很愿意跟他在现场拍戏,因为他一直在给你力量。

我觉得他是一个对的导演,他不会难为一个演员。他对人的观察很犀利,他能看透一个人的心底,然后他的确会唤醒你一些甚至你自己也不太熟悉的东西,而这个东西被唤醒之后,那就没有什么演技不演技的事,一定会有一个最好的表现。这可能对我后来做导演是有影响的,业余的还是专业的演员对我来说不重要,因为你只要把这个燃烧起来,大家伙表演水平都会非常高。就像我后来说的,很多人以为装一个事是表演,其实是错的,好的表演是暴露一个事。就像谢导挖掘你身上的某些你自己不太熟悉,或者已经沉睡的东西,这个东西出来就是暴露,也是爆发,会非常有力量。所以,很多演员在他手里都会变得很棒,到别处就不一定了。我觉得谢导这方面是对的,就是启发人家,甚至吹捧人家,把人家变得忘乎所以的状态。每个演员在他的电影里都非常有神采,包括演坏人的角色。有很多电影,不是激发演员潜能的,而是遮盖甚至让你装模作样的,那当然就没法看了。

采访者:谢晋导演经常说到,拍电影就是用手捧水,大家都需要往里装,而不是每个人都漏一点。作为《芙蓉镇》剧组的一员,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姜文:谢导是很有说服力的一个人,他要想弄成一个事,能用各式各样的办法来说服你照着他要求的去做。

《芙蓉镇》7月份开拍,12月拍完,筹备时间比较长,拍摄不到半年,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觉得谢导不是那种无目的瞎探索、瞎比划的,他是很明确也很准确的,他知道要做什么,所以他用很长的时间来做准备,不仅仅是演员,各个部门都被“腌制”了一下,再拎出来就自带那个味了。当然他老人家那时候也是最厉害的导演,他可以随时把那个省的整个广场拆了运到上海,然后把那个县的楼拆了运到这个县,这个过程中还是挺需要时间的,但我觉得这是对的方法。

采访者:我们是否可以说谢晋导演那个年代的电影偏于传统,他更像传统的中国文人?电影作品是否也有着一种“文以载道”般的使命感?

姜文:我不觉得电影是一个传统的事,电影实际上是一个外来的东西,它是一种传达,一种表达。你可以在里边传达一点内容,但是你也可以就直接传达娱乐,我觉得其实没那么复杂。但是如果全是娱乐,大家伙儿也会腻的,就想要点内容,如果全是内容,大家也会腻,就想要点娱乐,所以这就像划船一样,左边一桨,右边一桨,才能把船划直。

我不觉得电影必须那么做(指问题说的“文以载道”),但是你愿意这么做也挺好。对我来说,我的孩子不一定爱看我拍的电影,他爱看什么就看什么,只要应该他看的。现在用影像、声音、画面表达的内容形式非常多,电影也会受到挤压。在这种情况下,电影是不是还可以那么幼稚,或者是不是应该拍得更好,这都可以讨论可以尝试。

谢导的电影,每次出来就是一次大的轰动,而且大家也都很爱看,无论看几遍,我觉得比现在的好多电影经看。他的电影还是在聊一个用心的事,他是把电影当成作品来做了。(本文节选自视频采访记录整理,采访者为《百年谢晋》系列片制片人)


选稿:吴春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