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腿肿、腿涨、致命这两个关键词,网上会出现很多相关的信息,而且你会发现很多情况都跟一种病有关,就是深静脉血栓。在这里读者听说过这个疾病吗?有没有了解什么是深静脉血栓?确实了解这个病的人不多,有数据表明,多半数人没听过这个病,但是深静脉血栓在医护眼中却是一个沉默的杀手,为什么这么说,它究竟有多可怕,我们通过科普知识来了解下。血管类的疾病很多,深静脉血栓在大家眼中是什么样的一个疾病?深静脉血栓,可以说“医院里潜在的杀手”,常常发生在下肢,造成下肢回流受阻,引起肿胀,疼痛的症状,由于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是一旦血栓脱落掉入肺动脉,会引起一个很可怕的并发症---急性肺栓塞,最快几分钟就可以致命。深静脉血栓可以称为“定时炸弹”,部分深静脉血栓病人会引发急性肺栓塞,一旦发生肺栓塞,后果不堪设想;就算度过急性期,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患者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造成小腿严重浮肿,皮肤溃烂,严重的甚至可能让患者失去劳动能力。深静脉血栓病人可以说是“病去如抽丝”,具有极高的复发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各个角度提示我们这个病具有强大杀伤力,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
通过一步一步揭开它的面纱。首先我们了解清楚深静脉在哪儿?下肢深静脉位于腿部肌肉和组织中间,是引导血液回流心脏的管道。根据血栓出现位置,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周围型静脉血栓,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末梢血管中,症状轻微,可以有小腿肿胀、肌肉的疼痛,血栓脱落风险较低。中央型静脉血栓,发生在大腿髂静脉部位,不止可以引起严重的静脉淤血,还容易发生血栓脱落、移位导致肺栓塞,甚至威胁生命。混合型血栓,即为血栓累及深静脉全程,表现为整个下肢肿胀、疼痛,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风险最高,这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为什么深静脉会产生血栓?人体血管系统是由动脉和静脉连接而成的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途径。体循环:红色的动脉将动脉血从心脏输送到周围组织,将人体所需的脂肪、蛋白质、糖和氧气等营养物质传送到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再由蓝色的静脉将周围组织里的静脉血输送回心脏,完成一个完整的体循环过程。
肺循环:回到心脏后的静脉血随着心脏搏动,将血液泵入肺循环,流经肺动脉到达肺部末梢血管,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转化为鲜红的动脉血后,经肺静脉流回心脏,这便是肺循环的过程。为什么我们的静脉里会有血栓?首先要说说血液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它们就像两支任务不同的军队。凝血系统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使流动的液体状血液变成不可流动的凝胶状态,比如我们手破了,伤口结的血痂就是凝血系统作用的结果。抗凝系统的作用,阻止血液凝结,保持血液的流动状态,防止血液凝固堵塞血管。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但是如果抗凝系统出了某些状况,现有平衡被打破,凝血系统强势,就会为血栓的形成埋下隐患。
身体出现隐患了和出现某些诱因,就会激发血栓的形成?
深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血液黏稠,以及血管损伤。
一:血流缓慢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一样,但是由于动、静脉管道结构、动力等原因,静脉里的血流比较缓慢。特别在下肢,由于重力作用,往往需要下肢肌肉收缩来辅助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向心脏流动,通过肌肉的压缩使血液往心脏回流,是影响静脉血液流速的重要因素。一些高危人群(长时间久坐、手术后长期卧床等),缺乏有效的活动,没有了肌泵的辅助,血流速度会更加缓慢,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其他有形成分就会在血管里沉积下来,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就像河道里水流变缓的地方就会淤积大量的泥沙一样!
二:血液高凝状态人体血液中正常会含有一定量的糖、脂质、红细胞等物质,比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让血液有一定的黏稠度,一旦因为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血糖血脂上升,红细胞增多、血容量不足、喝水进食较少都有可能造成血黏稠度高。由于血液黏稠血流的速度也会变慢,造成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的聚集,引起凝血系统反应,就这样形成了血栓。其实血栓形成后并不十分牢固,有时还会因运动等原因发生脱落,随血流流向全身各部位并阻塞某一部位的血管,我们求助者,就是因为腿部血栓,流到肺部,造成堵塞,产生了急性肺栓塞。
三:静脉壁损伤如果血管内壁出现了破损,凝血系统就会修补。不溶性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会在伤口处形成包围网,将经过的红细胞和一些其他物质控制在其中形成血块修补创口,让原本平滑的血管内膜变得粗糙,因为抗凝系统处于弱势,即使受损部位痊愈,血块仍然会增加,当达到一定大小时就形成了血栓。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哪些情况会诱发血栓?比如:上班久坐,乘坐长途交通工具、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流缓慢,比如:人坐着时,脚踝、膝盖弯曲;久坐不动,腿部肌肉减少收缩,下肢静脉回流减慢,会增加血栓的发生几率。所以久坐不动风险很大,还有彻夜打麻将、长时间久坐玩电脑造成深静脉血栓案例很多,等感觉腿麻想动时,可能已出现血栓了。包括坐长途飞机旅行,因为空间狭小,长时间久坐,腿部缺乏活动,造成了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有的为了避免频繁去洗手间而减少喝水,造成血液浓稠,这些更加剧了血栓发生的风险。这时候要动起来。最好一两个小时起来走走,也可以经常运动脚部:包括脚背、脚趾及膝盖运动,促进血液回流。不穿紧身衣:穿宽松衣裤,可以穿拖鞋。不要长时间跷二郎腿或在腿部长时间放重物:压迫血管,导致血流速度缓慢。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千万别嫌上厕所麻烦不喝水。每天摄入的水量应该在1500-2000毫升。如果在飞机旅途中或结束后出现下肢疼痛、肢体明显肿胀的情况下,尽量抬高下肢,避免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呼救求医,以便能得到及时救治。
血栓就像血管中的一颗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我们能如何提早预防?早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呢?
深静脉血栓在形成初期没有感觉,这也它危险所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肢体肿胀。血栓形成于大腿,整个患侧肢体肿胀明显;血栓形成于小腿,肿胀仅局限在小腿;多数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等急性症状,有些患者在按压腿部肿胀部位或活动脚腕时会引发疼痛,持续几天或几星期或可自行缓解。
预防深静脉血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动起来,踝泵练习的作用就是通过运动踝关节,使负责踝关节运动的小腿肌肉得到收缩和舒张,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踝泵运动:1、脚尖朝下绷,脚背弓起来保持5~10秒。2、把脚尖往上勾保持5~10秒。 这个运动非常简单实用,并不受场地和工具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比如在卧床休息时等车途中都可以随时随地做一做,以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对于长期久坐的办公族,每1小时都建议站立休息一下,做一做踝泵练习,以预防深静脉血栓。但是对于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患者,运动会增加血栓脱落风险,还是建议以静养为主,待血栓安全度过急性期,转为慢性期时,脱落风险降低,可以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症状。在运动前后应该进行充分拉伸,放松肌肉,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后适量补水补充电解质,及时代谢运动产生的废物。对于手术不能动的或是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患者,家属最好每隔两到三个小时帮患者按摩双腿,被动床上运动,屈伸小腿,每次30分钟;或每隔两小时一次,每次按摩15分钟。还可以用专门的气压泵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发生的概率。
总体来说最好的治疗并不是在疾病发生后再来挽救,最好的治疗,永远是预防。深静脉血栓,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深静脉血栓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关注的病,药一定要根据医生医嘱吃,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控制血糖血脂,并且注意保暖,平衡膳食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并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维持血管健康,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最好预防,这一点不只适用于老年人,对于长期久坐的年轻朋友们也是一样适用的。
最后,要提醒大家,血管是生命源泉通道,如果这个通道堵了,有可能威胁我们的生命,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喝水,迈开腿,保护好自己的血管,千万别被血栓拴住。
(作者:盛夏、陈玉婷、洪毅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