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双十一”国货品牌集体狂飙 凭什么“圈粉”年轻一代
潮新闻2023-11-12 16:53:00

11月12日零点,第15个“双11”正式落下帷幕,虽然各平台没有公布最终的成交数据,但纷纷发布了战报。

淘宝天猫表示,用户规模和商家规模显著增长,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带动订单量和成交总额全面增长。全周期累计访问用户数超8亿,创下历史峰值。

京东方面称,截至11月11日晚23时59分,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齐创新高。目前累计超过60个品牌销售破10亿元,近20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

抖音电商发布的战报显示,定金预售商品的整体支付GMV是去年“双11”同期的1.6倍。众多品牌商家实现生意破圈,在商品曝光、支付GMV和爆款商品等生意数据上均迎来爆发性增长。

拼多多相关数据显示,本次参与大促的品牌数量、商品数量均创下新高,超过20个类目实现翻倍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双11”国货品牌全面爆发。天猫平台,243个国货品牌进入“亿元俱乐部”,85个国货品牌开卖即破亿元,超7万个国货品牌首日成交翻倍。京东平台数据显示,京东“双11”开启当日,小米、荣耀、华为、OPPO、一加、vivo等国货品牌手机成交额1秒破亿元。

在服饰、食品、美妆等多个品类,国货品牌“支棱起来”了,数据表现亮眼。

国货“真香”

多个品牌热度飙升

今年国货品牌在互联网上很热闹。蜂花、郁美净、莲花等一些老牌国货频频登上热搜,迎来热卖。

来自天猫方面的数据称,新老国货品牌在各行业都展示出强劲势头。美妆行业,国货全面崛起,佰草集增长315%,花知晓增长689%,可复美增长1745%;家居行业,老牌国货一骑绝尘,林氏木业、源氏木语、全友等率先破亿。

拼多多数据显示,今年大促开始后,国货美妆、服饰新品成为入驻拼多多百亿补贴数量最多的类目。其中,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孔凤春、百雀羚、珀莱雅等国货美妆销量增长显著,部分热销单品销量增长超过20倍。

国货消费为什么能够抢占“双11”风头?业内人士表示,与过去促销靠打价格战不同,随着“中国智造”不断崛起,如今,国货品牌正在向注重品质、凸显特色、创新产品品类等方向加速转化。

国货崛起

年轻消费者成主力军

在消费升级浪潮中,“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相关报告显示,在全行业国潮品牌消费中,这一群体占比达74%,是绝对主力。唯品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双11”,年轻消费者对于国货的热情居高不下,95后成为平台上国货购买量增速最快的群体之一。

今年“双11”期间,诸多国货更是通过品牌联名、抛梗造梗、直播间互动等各种方式紧跟潮流趋势,持续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仅天猫平台,就有超过100个国货品牌上演史上最大规模跨界联名,推出“双11”热梗礼盒。

潮新闻在天猫平台搜索相关产品发现,实时销量靠前的联名商品包括糖果、唇釉、糕点、卫衣等,涵盖食品、美妆、服饰等品类。这些搭上营销快车的高性价比产品,广泛满足了年轻消费者需求。

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认为,国货走俏和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息息相关。“他们对于国外品牌没有过多崇拜和迷恋,另外中国制造的产品用质量实力说话,也更贴合他们的消费习惯,相信未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国货品牌迎来“高光时刻”,优秀成绩的背后,如何确保“国货热”不是昙花一现?

“我们现在的国货产品是具备相当的产品质量与高性价比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对此给予肯定。他说,虽然“国货热”与品牌营销有一定关系,但是细究深层次原因,有其必然性。经历漫长沉淀期的国货具备市场竞争的基础,需要趁此机会,持续创新,把握新的消费潮流,不断丰富产品,维持商品质量。同时,保障价格合理、诚信经营,强化市场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选稿:夏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