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上影演员剧团成立70年,徐家汇书院品读“永不褪色的光影”!
上海徐汇2023-11-08 16:40:11

今年是上影演员剧团成立70周年。七十年间,剧团的前辈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组成了中国电影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11月7日上午,“书院YUE读·岁月如歌”光影70载分享暨上影演员剧团图书捐赠活动在徐家汇书院举行,唤起了读者和影迷珍藏在心中的美好回忆。

图片

1953年9月,上影演员剧团在上海成立,从此见证了新中国电影史壮丽的篇章,创造了几代观众难忘的集体记忆,成为一代又一代演员的灯塔。作为中国现存屈指可数的保存完整剧团建制的电影演员剧团,上影演员剧团至今依然活跃在中国电影的广阔舞台上屹立不倒。“未来是什么样?好多人问我,我希望她能够熠熠生辉,因为这个城市,她留下过烙印,中国电影,他们有过烙印,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说。

图片

达式常向现场热情的观众致意张文菁摄

刚刚荣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电影)”的上影演员剧团表演艺术家达式常也来到活动现场,与观众分享艺术创作的点点滴滴,感念光影岁月留下的人生财富。

图片

达式常告诉记者,上影演员剧团的70年,就是自己的大半生,如今他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我的职业选择得非常好,碰到这样一个好的时机,受到了新中国、受到了党的培养,使我有一种很好的艺术生命,能够在这个摇篮里成长、成才,能够有幸一部戏接一部戏地拍,这是一种极大的幸运,当然我也知道肩负的担子很重,所以也是要用自己的心血去工作,我曾经为电影流汗、流泪、流血,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好几次大难不死,我为这个社会作出了一点我应有的贡献,也获得了一点成绩,这是我的一种安慰,是我的骄傲。”

上海是中国电影艺术的重镇,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徐家汇地区曾集结了一大批中国最重要的电影制作企业;解放后,位于徐汇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扛起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大旗,拍摄了无数经典电影作品。

图片

图片图片

银幕上,电影人用镜头记录着年轮过往;银幕外,上影人对于光影岁月的记忆,也历久弥新。活动现场,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民盟上影主委佟瑞欣和老艺术家们向徐家汇书院捐赠《时代印记》上影演员剧团成立七十周年画册以及《我和上影演员剧团》《牛虻》《梧桐树下的历史足音:民盟与上海老建筑》等图书,徐汇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向佟瑞欣颁发捐赠证书。

图片

图片

据了解,由上影演员剧团拍摄的口述访谈资料《我和上影演员剧团》,访谈对象包括牛犇、向梅、梁波罗、达式常、乔榛、何麟、王诗槐、崔杰、赵静、吴海燕、张晓林、严晓频、于慧、王景春、刘小锋、田海蓉、陈龙、李宗翰、唐嫣等五十多位剧团以及与剧团关系密切的老中青三代演员和电影事业家。根据口述访谈整理的同名文集《我和上影演员剧团》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引人入胜的珍贵文本,既是对上影人奋斗历程的回顾,也寄托了老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事业继往开来的殷殷期许。

活动最后,现场嘉宾与观众一起欣赏了由上影演员剧团老中青三代演员联合打造的有声剧《牛虻》第三卷尾声片段。《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长篇小说,1897年在英国出版,中译本由李俍民先生翻译出版于1953年,恰与上影演员剧团“同龄”,这也正是上影演员剧团和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推出这部有声剧的缘起。上影演员的声音演绎张弛有度,极富戏剧张力,令现场观众大呼过瘾,意犹未尽。

图片

不少观众向记者表示,能亲眼再见到这些当年的银幕偶像,太激动!“达式常《年轻的一代》那时就在上师大拍摄,我们都跑去拍戏现场看。”“那个年代没有‘帅’‘酷’这些词,用上海人的话讲,就是好看!”“非常激动,就是看着他们的戏成长起来的。”一位银发女士向记者表示,这场分享“非常自然,非常真实,非常感人,很激动,很想流泪,有机会当面聆听非常幸运,今天要快乐一天了!”

图片

一位如愿与达式常合影的中年男士告诉记者,他是达式常老师的影迷,看过他的战争片,看过《人到中年》,“我本身是上海人,对上影厂还是有特别的情怀。”

据介绍,此次活动之后,上影演员剧团捐赠的相关书籍将陆续在徐家汇书院上架,欢迎广大读者影迷走进海派之源这座“阅光宝盒”,细细品读上影明星们的光影岁月。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