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探索】神秘沉船,发现近7万件瓷器!其中这件太惊艳了!
上海长宁2023-11-05 10:22:11

《中国国宝大会(第三季)》第六场“意正言‘瓷’”,在央视财经频道隆重登场。

图片

中国瓷器,是百姓的日常用具,也是文人的堂上珍玩,是远销海外的爆品,更是中国制造业水准的历史标杆。它展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凝聚着中华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中国瓷器之美,工艺之妙,令世人惊叹。

“炉火纯青”

=

第一篇章,“炉火纯青”。寻常的泥土,在与炉火的交汇中,在古代匠人的孜孜以求中,在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书写出中国陶瓷的灿烂历程。

陶器的产生、植物的栽培、动物的驯养等被认为是划分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把松软的黏土通过火烧成坚硬的陶器,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创造,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中国人对陶器的使用可追溯到2万年前。2009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器残片就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容器残片。

图片

从陶到瓷,一词之差,跨越万年。陶与瓷的主要区别一是烧制温度,二是所用原料,三是表面施釉。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原始瓷盉残片,是原始青瓷最好的实物证据。东汉熹平四年绳索纹青瓷罐,胎质细腻,釉色温润亮丽,是目前发现有明确纪年的早期成熟青瓷器之一。它比原始青瓷烧制温度更高,胎釉烧结充分呈现玻璃相。

图片

南青北白,誉满天下。南方的越窑青瓷和北方的邢窑白瓷,代表着当时中国瓷器南北地区不同的烧造特点。白瓷中的顶尖作品——隋代透影白瓷杯,薄如纸、白如雪、质如玉。胎和釉融为一体,仅厚1毫米,此杯迎光透三影,至简至美。可惜,这种先进的技术在古代仅是昙花一现。

图片

印尼海域的唐代沉船“黑石号”上发现了六万七千多件瓷器,其中三件完整的青花盘格外引人注目。白地绘蓝色菱形花叶纹,线条流畅优美,填色留白恰到好处,可以看出我国在唐代就已经开始生产青花瓷,并远销海外。

图片

长沙窑彩绘瓷是唐代最重要的陶瓷品种之一,也是最早把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应用到装饰上的瓷器。以瓷面作底,书写文字,风格活泼生动,“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一句句诗文有着浓厚的市井烟火气。

唐代越窑中的秘色瓷,长久以来,大家对秘色瓷说法不一。直到1987年4月,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一批保存完好的越窑青瓷,再配合物帐碑的明确记载,终于揭开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纱。

“不灭的窑火”

=

第二篇章,“不灭的窑火”。开放、多元、文化大发展的宋代给陶瓷带来了别样的美感,中国陶瓷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

图片

汝窑瓷器,宋代瓷器艺术的集大成者。“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酥满足”是其典型特征。高超的烧制技艺,独创的天青釉色,简洁雅致的审美追求,存世稀少,令汝窑备受追捧和珍视。宋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为传世仅存的一件没有开片的汝窑瓷器,清丽出尘,似玉非玉而胜玉,在千年之后,依旧令人心动。

“汝官哥钧定”,宋代五大名窑,定窑以白瓷闻名,胎质白皙、釉色硬亮、薄如脱胎。不管是龙首大净瓶、孩儿枕,还是作为贡瓷的“官”字款都是其代表精品。

图片

宋人对茶的偏好使得一只茶盏从深山的窑口走进了皇宫斗茶宴,它就是建盏。“兔毫”“油滴”“曜变天目”等名品极为罕见,可遇而不可求。

图片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瓷器上画的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主题,画风潇洒流畅,形式活泼。器物造型和装饰风格极具民间艺术色彩,是宋代庶民艺术的典型代表。

图片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击其声铿铿如也。其色温温如也。”这是宋人对耀州窑的极高评价。耀州窑的“半刀泥”刻法犀利劲健,深浅有致。施釉烧成后进刀深处釉厚色浓,花纹边缘徐徐淡出,浮雕般的立体感迎面而来。其刀锋之犀利明快,线条之酣畅流利,为宋朝瓷器刻花之冠。

“瓷都传奇”

=

第三篇章,“瓷都传奇”。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走进瓷都,寻访那些在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的瓷器珍品。

元青花一开始并不为人所知,直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学者利用标准器,辨识出了世界上现存的一批元青花瓷器。从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古陶瓷学者的公认和重视。

图片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胎洁白细腻,釉温润明净,青花发色青翠鲜艳。四个菱形开窗描绘的四个经典故事,图案精致、人物形神兼备,充分展现元代人物画的风采。元朝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磁局”。青花瓷在景德镇的成熟则标志着中国制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图片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全世界仅存4件。青花与釉里红共存一器,交相辉映,鲜艳夺目,实属罕见。因为烧造釉里红难度极高,出红的温度范围很窄,显示出元代景德镇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图片

明青花缠枝莲花纹压手杯,是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的创新器型,也是官窑青花瓷器中署有永乐年款的器物。之后,各代在瓷器开始书写年款,但明正统、景泰、天顺时期从官窑瓷器无有年款,这个时期又称为空白期,而这一特点也成为鉴定空白期瓷器真伪的方法之一。

图片

本期节目由三位专家坐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尚刚、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执行馆长李仲谋。

选稿:吴梦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