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菊花,柑橘,柿子...缓解秋燥可以试试这些植物
上海虹口2023-11-03 13:17:37

霜降过后,北方的冷空气徐徐而来,申城早晚体感偏凉,而午间依然体感偏热。在这季节转替期间,很多市民出现了秋燥的症状。秋季燥邪易耗损身体的津液,让人出现皮肤干痒、喉咙干痛、眼睛干涩等“燥症”。

植物是我们生活最必不可缺的伴侣,各种植物不仅外形各具特色赏心悦目;还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种类;有的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可食疗兼顾药用。

图片

有哪些时令植物可以缓解秋燥的眼睛干涩、咽喉肿痛等症状呢?

请跟着小虹看过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菊,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我国栽培菊花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唐宋经朝鲜传入日本,后逐渐传到世界,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现在正是秋菊芬芳之时,一起来赏申城菊之风姿、品菊露之清冽吧。

图片

菊的花朵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好的保健疗效。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平肝和解毒消炎等作用。

图片

《中国药典》中将滁菊、亳菊、贡菊、杭菊并称为“四大名菊”,茶和药兼用。

滁菊花瓣紧密,花色玉白,味道清凉,不苦不甘。

亳菊花瓣疏松,白色或微黄色;气味清香。

贡菊花瓣洁白,花蒂青绿,干茶香暖郁。

杭白菊又称甘菊,朵大瓣宽,花瓣白色或黄色;气味清香。

图片

滁菊

图片

毫菊

图片

贡菊

图片

杭白菊

柑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柑橘是芸香科柑橘属的常绿小乔木。叶片披针形,全年翠绿。其果实通常扁圆或近球形,果皮颜色随园艺品种不同而呈现淡黄、橙黄、朱红等颜色。柑橘的果肉酸、甜或兼而有之,有的品种略带苦味。

图片

《林屋民风》卷十记载:“橘之品不一,蜜橘,以甘得名”。

水果店里的各种“桔”“柚”“橙”“柑”以及陈皮、橘红都是柑橘属的果实。

图片

图片

柑橘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可刺激唾液分泌,能生津止渴;缓解咽喉肿痛、口干口渴等症状。果皮含有橙皮甙、川陈皮素、挥发油等,可以起到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

柿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柿子原产我国长江流域,是柿科柿属的落叶乔木;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果实圆硕敦厚,柿蒂4裂,寓意四方太平;被誉为民间吉祥果。柿子的果肉绵软多汁,栽培品种通常少种子或无种子。

图片

柿蒂纹样

火红的柿子是秋冬季节特有的水果。《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图片

新鲜柿子还可加工制成柿饼,可润肠通便、补充能量;饼上所结的白霜,味甘、性凉,有清热生津的功效。

图片

石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虽然石榴原产于巴尔干半岛、伊朗及其临近地区,但它早已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在全国各地栽培均表现良好。它是中国园林的庭院树种之一,不仅可观花还能提供美味的果实。石榴花和果实不仅颜值在线;其根、茎、叶、花、果均有药用价值。石榴果肉富含维生素E,具有生津止渴、收敛固涩等功效;在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改善心血管系统、免疫调节等方面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适当吃些石榴能够生津、润燥,补充津液。石榴皮煮水还有驱虫、杀菌的功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忙碌的间隙给自己倒一杯菊露,啖几枚当令秋果。享受秋天特有的美食,平衡体内的阴阳;秋燥消消消!

来源:绿色上海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