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多地强调不能“圈养”,央媒评论: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新华社、中国新闻网2023-11-02 06:40:00

新华时评: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下课铃响了,本该热闹的学校操场却静悄悄的。课间十分钟不允许孩子到户外活动,甚至除了去洗手间不能出教室,目前成了一些学校的规定。

这些所谓的规范,详细规定孩子们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范围、活动种类、声音大小,同时还规定班主任的监督职责并与班分的扣罚挂钩,貌似理由充足:课间打闹可能出安全事故,有序的课间更显校园文明等。然而,怕孩子出问题,怕被追责,就采取限制学生课间外出活动这种“省事儿又保险”的方法,实则是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懒政。

两年多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课间休息十分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当把立规定则的心思,更多地用在关爱学生、提升管理水平上,而不是牺牲孩子的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剥夺孩子到操场上跑一跑、跳一跳、喊一喊、笑一笑的权利。

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需要奔跑跳跃,需要放松双眼,需要阳光雨露。囿于教室、教学楼中,培养出来的往往是温室花朵,是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镜”“过敏娃”。

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你来我往的社交活动,不是成年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必需。玩闹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紧张课程之余,让孩子轻松自在几个“十分钟”,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课上的“四十分钟”,更好地为追逐星辰大海做好准备。

保证孩子享有课间十分钟,改变课间“圈养”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和家长互相理解,携手合作。相关部门应细化校内安全事故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和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指导孩子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采取增加防护设施、派设巡查老师等安全措施;家长应充分理解、信任学校和老师,出现问题积极沟通,依法理性维权。

课间十分钟多么短暂又多么珍贵。和同学聊天、结伴去小卖部、在操场嬉笑打闹……五彩缤纷、喧嚷活泼的一个个“十分钟”,组成了许多人难忘的校园生活,多年后仍倍感温馨。应该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让他们也能传续这份闪耀着金光的人生记忆。欢声笑语的课间,是学校靓丽的风景,也一定是家长们心头的期盼。

【新闻链接】

多地强调:不能“圈养”!

最近,“课间圈养”话题再次引起热议。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课间不要下楼,不能高声说话、跑跳,被抓到还会扣分。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地发文强调在课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活动时间。

01

成都教育局明确:

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10月31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强调把课余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劳逸结合。

截图

通知中提到,中小学课间休息一般为10分钟,鼓励学校适当延长课间休息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适度活动或远眺等方式放松。教师不得采取“拖堂”或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通知中还提到,切实保障体育课时,学校每天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当天下午课后开展一节体育锻炼课时,将体育锻炼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一小时。坚持每天上、下午各组织一次眼保健操,每次5分钟。

02

多地明确:

确保学生课间活动时间

记者注意到,多地都曾发布文件或相关通知,对课间十分钟作出要求。

此前,天津市政协委员提出“关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切实保证户外体育运动时间”的提案。10月18日,天津市教委对此进行答复,称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除大课间外,确保小学生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中学生10分钟课间活动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截图

答复中还提到,不断丰富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各学校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掘民间体育资源,推广跳长绳、转呼啦圈、跳猴皮筋、踢毽子、扔沙包、滚铁环、抽陀螺等简便易行、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

今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第7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其中也提到,引导学生课间走出教室活动、远眺,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校内户外活动达到2小时。

2022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285号提案的答复中也强调,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今年4月发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中则提到,合理安排中小学课程和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课间和必要的课后自由活动时间。

截图

03

多地回应家长诉求:

让学生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针对此问题,多地相关部门也予以回应。10月21日,有太原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在太原市小店区某小学南中环校区,以前课间休息的10分钟,孩子还可以出楼道去连廊活动,但不可以去操场,最近连楼道都不可以出去,课间10分钟只可以去打水、上厕所。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对此回复称,经小店区政府核实:经学校自查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再次强调课间活动时,让学生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自由组织丰富的体育运动。老师将在学生课间活动时,监督学生注意安全。

10月20日,有南宁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某学校禁止学生到楼下操场、或篮球场、或乒乓球场自由活动,都是限制在教室门口活动。

南宁市西乡塘区回复人民网网友留言督导小组回复称,为了增加课间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南宁市衡阳东路学校开发了一套集体育、艺术于一体的室内课间操,每天课间前3分钟学生有序在教室内体育锻炼,课间操结束后学生可离开教室自由活动。学校课间10分钟时间比较短,学生主要用于喝水、上洗手间、调整状态。为了不影响下节课的课堂效果以及因为准备活动时间不充足可能引起意外损伤,故不建议学生课间进行篮球、乒乓球或跑步等剧烈运动。南宁市衡阳东路学校不存在禁止、限制学生在教室门口活动的情况。

10月19日,有郑州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郑东新区康平小学开放课间十分钟户外活动。

郑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回复称,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平小学严格按照学生课间的相关要求,每节课课后有序、安全地组织学生课间十分钟活动,学生所在年级不同,课间活动内容也有不同。同时,学校设有大课间活动,充分考虑班级数多,活动空间有限的因素,采用室内和室外两种形式,轮转进行。午餐后老师也会根据实际天气情况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在今后工作中,学校会创造更多机会、拓展更大空间让学生室外活动,锻炼身体,保障教学秩序。

9月7日,有北京通州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课间孩子们除了喝水去卫生间不允许户外活动。

通州区教委回复,称学校不存在课间孩子们除了喝水去卫生间不允许户外活动的情况。课间为确保学生安全,学校要求学生在教室及楼道内不做任何追跑游戏,高楼层可做适合室内的游戏,一楼和平房可到室外活动。

选稿:王珂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