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历时三年孵化打磨 “新·国风”音乐剧《杨戬》11月首演
东方网2023-10-31 10:44:52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0月31日报道:“三年前,我看到剧本大纲,先后进行了三轮孵化,如今演员们让剧中人物从纸上走到了舞台上。”在原创音乐剧《杨戬》首演新闻发布会上,导演刘晓邑感慨地说。

11月4日至19日,原创音乐剧《杨戬》将在上海上剧场全国首演。作为“新·国风”音乐剧系列第四部作品,音乐剧《杨戬》取材劈山救母、三圣母与刘彦昌、天狗食月等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对杨戬、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重新整合,赋予了人物更多元和丰富的性格色彩,探寻传统远古神话与现代之间的对话。青年音乐剧演员叶麒圣、张智涵、徐泽辉饰演男主角杨戬。该剧由上海剧伙音乐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制作,沐田居海、上玺文化、亚华湖院线联合出品。

“戎装披金甲,珠帽绣锦霞,脚踏千里马,弹弓素缯跨。”以杨戬为主的故事大多是神话和杂剧戏词,在《西游记》《封神演义》《醒世恒言》等文学著作中留下惊鸿一瞥。然而,散落在不同传说中杨戬的性格迥异:他劈开桃山,挑战冷冰冰的天条;却在外甥沉香重复“劈山救母”的命运时,转而扮演了不近人情的卫道士。

传闻山海间,有半人半神之子杨戬降世,厄运的预言、怪异的容貌使他无法融入凡间,只得与胞妹和母亲隐居在桃山之上。然而,平凡的生活却在某日发生剧变!十二戒律神降下天雷杀死母亲,兄妹二人被驱逐,流浪在旷野之中。为保护胞妹,杨戬走上了一条沐血的成神之路……音乐剧《杨戬》在三轮孵化打磨的过程中,发现了杨戬身上矛盾的二元性,因此巧妙地突出他“半人半神”的身份,隐喻凡人杨戬和二郎真君之间的内心挣扎。

“三只眼的神一点问题都没有,那三只眼的人呢?音乐剧《杨戬》就是从三只眼的人开始讲起的,一个有三只眼的人如何变成了三只眼的战神?这个故事讲的其实是人的故事,一个人面临的困境的故事。”艺术监制沈亮说。

“杨戬与沉香同为半人半神的血脉,又都曾劈山救母,二人的镜像关系就如同一条蛇吞尾的画,当蛇头看到蛇尾的那一刻,才成为圆满的闭环,也预示着诞生与死亡的永恒关系。”编剧孙浩程表示,“剧中很多传说的素材是骨骼,现代的思辨与情感才是它的灵魂。这是步入深渊又看到光明的故事,光明就是爱的不同形态。”

二郎真君被誉为三界战神,“神仙斗法”自然也是音乐剧《杨戬》的一大看点。导演刘晓邑为杨戬这个人物内心复杂的“阴阳两极”,设计了在脆弱和力量之间来回转换的肢体动作,融合武打的行云流水,与舞蹈的灵动轻盈,呈现出独特的写意美感。

随着剧情展开,观众一路跟随杨戬成长于山海旷野,劈山救母,斩妖除魔。每一次,杨戬在剧中克服彷徨疑虑、天生缺陷、往昔罪孽,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在刘晓邑看来,杨戬作为东方战神,是有担当的。他为了挚爱要承受一切,历经万般磨难,方能成神。“劈山救母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继承自远古的强大信念,它是‘人定胜天’的决心,对生命绵延、生生不息的传承。”

作曲张博用赛博朋克结合传统民乐。笛子、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描绘人间俗世的烟火日常。亢丽激越、铮铮森然的琵琶,突显杨戬浴血奋战的杀伐之气。赛博朋克的部分则用电子合成器,表现空灵虚幻的无情天道。

剧伙音乐出品制作的音乐剧《悟空》《杨戬》,以及正在筹备中的《敖广》等“新·国风”音乐剧神话系列作品,不断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审美语境下的创新叙事,挖掘神话叙事强大的生命力和现代化的可能,重构属于中国当代的东方神话“宇宙”。

作者:包永婷
选稿:内容管理员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