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噪声扰民何时休?上海这个工地频频夜间施工,报警投诉都没用
澎湃新闻2023-10-30 17:38:00

“距离工程结束还有两年,难道每天我们都要忍受轰鸣至半夜的噪声?”看着窗外的工地,黄女士心烦不已。

黄女士居住在闵行区华展路168弄。2个月前,与小区一墙之隔的新楼盘开建,经常施工到凌晨两三点,“晚上根本没睡过一个整觉,报警也没能阻止他们”。无奈,她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互动留言板求助,希望工地能严格按照法定时间施工,还周边居民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深夜噪声惹居民不满

黄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多段该工地夜间施工的视频,拍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11时至凌晨2时。视频画面里清晰地展现了工地的全貌:近十台塔吊均匀地分布在工地各处,顶部的大灯明晃晃地照向地面,挖掘机、搅拌机等一齐上阵,还时不时传来金属物品掉落的声音,颇为嘈杂。“这样的声音已经持续了2个月,实在吃不消了,我这几天干脆去朋友家借宿了几晚。”黄女士抱怨道。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10月23日晚10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了位于华展路的施工现场。在工地西侧的平驰路上,施工的声音并不明显,只有北侧3个塔吊上还亮着灯。此时,恰好看到两名施工人员拿着水盆从宿舍内走了出来,准备前去洗漱,称“10点半就下班了,城管不让干”。难道真如工人所说,已经停工了?

沿着平驰路继续向南走,拐入华展路,可以看到工地南侧的大门敞开着,一台小型的挖掘机刚从里面驶出来。工地内,西南角的塔吊虽然关闭了灯光,但依然在运输大件物品,耳边机器运转的“嗡嗡”声持续传来,还不时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一直响的是发电机,工地没有通电,这个机器得24小时运转,靠近居民这侧的已经关掉了。”而北侧亮灯的塔吊下,一台挖掘机仍旧在作业,工人似乎正在搬运物品,车辆碾压钢板的声音清晰可闻,此时手机下载的分贝仪软件显示,噪声在55分贝—60分贝之间波动。

工地里仍在作业。 本文图片均为“上观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

23日晚,在黄女士家中,测得噪声分贝数值在55—60之间波动。

“这样的情况已经不算严重了。”饱受折磨的黄女士揣测之前的投诉或许已经见效。不过,第二天晚上,噪声便卷土重来,这次,工地内几台机器同时运转起来,到凌晨1时都没有停歇,“而且,楼上的噪声要更加明显一些。”黄女士站在窗前,又一次拍下视频,分贝仪显示噪声飙上了70分贝。 

黄女士发来的视频显示,声音分贝值达70分贝。

由于小区和工地仅一墙之隔,还有不少居民也被工地的噪声吵得难以入眠。10月24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景华新苑,一位阿姨忍不住吐槽:“上了年纪的人睡眠浅,这两个月经常半夜被吵醒,白天想要休息会儿,也根本睡不踏实。”一位青年男子则称,“前阵子噪声持续至3点,早上6点不到就又开始了,根本没法睡。”

居民质疑违规施工

“其实,之前我们都向相关部门投诉过,也报过警,但都没啥用。”黄女士出示了投诉后辖区派出所民警的回复,称针对居民反映的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等问题,已同居委会跟施工工地负责人及土方车承包商进行了约谈,要求施工方在法定时间开展施工,尽量减少噪声对大家的影响;另要求土方车、搅拌车等大型车辆停放有序,不准在华展路、平驰路集中停放造成小区门口及幼儿园门口堵塞情况,夜间禁止鸣笛扰民。同时也将该情况汇报给闵行区规建办、城运等部门,通过多部门协作约束施工方合规施工。

不过,举措似乎并未见效。10月13日,黄女士收到民警的回复后,工地夜间施工行为并未就此停止。有居民告诉记者,“10月10号左右工地开始灌浆,因为工序不能停就申请了夜间施工许可证,除了那次,其他的夜间施工都是没有许可的,应该属于违规施工”。

记者在景华新苑门口的信息公示栏中,看到了他所说的《上海市闵行区生态环境局准予房屋建筑类工地夜间施工许可决定书》,明确准许该项目在2023年10月10日至10月11日每日22时至次日晨6时在工地进行钻孔灌注桩夜间施工。除此以外,未见其他时段的信息公示。记者又登录上海市一网通办“夜间施工备案信息查询”平台上查询,自2023年8月1日至今仅有两次夜间施工许可申请,其中一次为10月10日至11日,另一次则为10月27至29日。

然而,根据居民描述及拍摄的视频来看,该工地从8月开工以来,曾在申请日期外多次开展夜间施工。对此,黄女士认为,相关部门不能仅靠约谈,而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处罚措施,保障周边居民的休息权利。“况且,根据《上海市建设工程夜间施工许可和备案审查管理办法》,就算拿到许可,工地也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

噪声扰民何时休? 

如今,居民们更关心的问题,或许还要属噪声大的工序究竟何时结束。根据工地张贴的施工铭牌,该项目从2023年8月持续到2025年11月,难道居民们要忍受整整两年吗?

围墙上张贴着施工铭牌。

记者就此问题也咨询了项目单位的工作人员,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项目内部建设分为两个标段,南北分别由不同的公司承接。靠近华展路的区域进度相对较快,打桩等影响居民比较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了,而靠近华济路的北边区域,还会根据进度申请夜间施工许可,“大概还需要1至2个月时间,后续还会根据主管部门审批情况及时向周边居民区公示。”

至于居民关心的噪声问题,对方表示,由于项目建设进度紧,有时候为了第二天的进度,前一天晚上可能会有工人备料。后期会进一步加强人员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夜间产生噪声的活动,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规范施工时间。

承诺能否做到?相关部门如何更好监管?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将持续跟进。

(原标题为《上海这里的居民报警了:实在吃不消!凌晨2点还在轰鸣,投诉后又卷土重来,只能一次次约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