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闹猛!全城最热文化新地标,上海书城开业两天接待读者超2万人次
周到2023-10-30 08:40:31

位于福州路文化街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以下简称上海书城),是上海市民心目中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10月28日,上海书城全新亮相并正式开业。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让我们来看看开业这两天的情况。

10月29日晚上的上海书城夜景

福州路是上海的文化街,开业后的上海书城,让福州路重新变得闹猛(沪语:热闹)起来。作为上海书城的老朋友,在上海作家、评论家简平看来:

经过近两年升级改造后的重新开业,书城面貌焕然一新,读者像潮水一样,入口的长队望不到尽头。改造后的上海书城已从单一的卖书场变为文化空间,七个楼层每一层都让人流连忘返。“童心启航”的四楼有一面全景玻璃墙,垂直透明的落地窗让读者在阅读小憩的时候,能将自然、阳光和百年文化街福州路独具特色的街景揽进眼里,融入记忆。”

书友杨先生10月28日看到上海书城开业的消息,马上从昆山骑车赶往上海。一路上,他利用骑行间隙与记者联系,晚上6点59分,他发信息给记者,“我到了(书城),正在排队”,晚上7点40分,他再次发信息给记者,“现在人比刚才少了很多”。

书友“景中笑”在铁路局工作,他喜欢看书,爱好写作。上海书城开业当天,他第一时间赶去买书。

在排队的人群中有一位座在轮椅上的读者,是在他儿子的帮助下特意从闵行赶来。排在我身后的一位读者,他说,自己以前就住在这附近,他的青少年时代就与这书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书城,弥漫的书香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生活的充实,伴随着人们的成长,书写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灿烂文明,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在我挑书的过程中,碰见了一位老知青。她说自己特别喜欢阅读梁晓声、迟子建、叶辛、张抗抗、王安忆的书,她还喜欢看莫言、余秋雨、残雪的书。她今天想来看看是否还有这些作家的新书。她说,“书城让自己与这些从未见面的作家结下了书缘”

当“景中笑”拎着沉甸甸的一袋书走出书城时,外面仍有大量读者,排队进入书城。

10月29日,在门口排队等待进入书城的市民

作为文化地标,上海书城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书城的七楼整层规划糅合了技术和艺术两大板块。其中,在这层楼还开设了上海插画艺术中心,用以展示和分享国内外艺术作品;10月29日下午,作为上海插画艺术中心开业首展,“侬好,上海!”拉开帷幕。

这个展览邀请的挪威插画师比约恩·瑞尼·莱恩(BjørnRuneLie)、克里斯汀·罗斯基夫(KristinRoskifte)和玛丽·康斯塔·约翰森(MariKanstadJohnsen),都与上海有着深厚的缘分。三位艺术家于2019年参加了为期17天的上海艺术家驻地之旅,期间他们作为观察者在上海行走、发现、记录。此次展览汇集了他们的以绘画为主要媒介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用新的视角和身份,反映了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当代意义,以及它承载着多元文化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的地位。高速运转的现代城市以及当地居民充满生机的烟火民俗之间的反差和交融,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复合的文化体验和视觉冲击,从而转换成了创作性的狂喜——侬好,上海!

“侬好,上海!”展览活动开幕

记者29日下午赶到上海插画艺术中心时,虽然开幕式已经结束,但仍然有不少观众在现场驻足参观,拍照分享。

上海书城持续两天的28场活动(其中文化活动24场)可谓丰富多彩,让读者目不暇接。10月28日有15场活动,上午首批活动之一是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主讲的“读点历史,学点智慧”新书分享会,下午,简平携由少年儿童出版社新出的绘本《豆豆的鼓点》,举办了带孩子们开启一场体味中国舞蹈艺术魅力的艺术之旅的活动,简平说,“大读者小读者十分踴跃,很多读者说,我在活动现场所讲述的舞蹈家黄豆豆努力成才的故事和我自己的人生阅读故事,令他们深为感动。谢谢所有的读者朋友!”而当天晚上是上海评弹团带来的“风雅颂书香,展书城新篇”。

简平在10月28日讲座活动上

沈嘉禄在10月29日活动之后为读者签售

10月29日有13场活动,当天下午,南京大学出版社特邀新书《上海人》作者、上海作家沈嘉禄在书城与读者朋友们分析这座城和城市里的人,共同见证书城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内涵。沈嘉禄在参加完签售之后,立即通过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在书城的感受:

上海书城焕新后的第二天,读者依然人山人海,人气爆棚。下午三点在六楼报告厅做了一场讲座《说不尽的上海和上海人》,男女老少,座无虚席,还有站着听完一个半小时的,让我十分感动。

有个朋友刚从美国回来探亲,得知消息后也赶来了,并买了《上海人》一书;还有两位朋友也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签售环节,要求签名,真不好意思,更多的粉丝缘悭一面,今天终于相见欢。因为报告厅是开放的,不得不扯开嗓子说,嗓子不出意外地痛了,但是尝到了上海书城的“鲜头”还是很高兴的。

10月29日当天晚上,还有多场分享活动和新书首发活动在书城举行,记者发现,有不少读者已经在现场入座,等待嘉宾到来。

10月29日晚上的上海书城夜景

记者晚上离开时,还有一些市民在等待入场。走在福州路,回头遥望夜幕当中的书城,外立面的“万家灯火”璀璨夺目。那是“以书为城”的上海书城,也是福州路文化的缩影和灵魂。

截至10月29日下午5点,两天入场读者超过20000人次。记者在书城一楼注意到,设置在入口处计数器的显示人数为28717人,但有些读者因为不熟悉,会重复按好几次。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销售额已经超过同期。

各位市民朋友,侬什么时候来上海书城看看呢?欢迎在评论当中留言,并与我们一道分享。

作者:严山山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