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大师汇集北外滩|虹口论建新校园——上中国际虹口校区与长青学校规划设计方案征集
上海虹口2023-10-28 14:04:17

日前,位于北外滩的上海中学国际部虹口校区和长青学校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已正式启动。详情如何?戳下面↓↓↓

图片

“融入城市的校园”

为深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持续提升各学段教育质量,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全市一流教育体系,虹口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协商明确引入上中国际虹口校区,并将落户于虹口北外滩地区。上中国际部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极高,引进后对北外滩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的形象塑造和标杆树立都能带来积极作用。

经虹口区政府同意,本次方案征集范围包括上中国际部虹口校区和长青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已于2023年9月26日面向全国发布资格预审公告。2023年10月11日,上中国际虹口校区与长青学校规划设计方案征集资格预审会顺利召开,经过仔细审阅、讨论及慎重评选,6家团队从众多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入围正式方案征集阶段。

入围单位

-主创一览-

(按资格预审成果签收先后顺序排列)

图片

董功

直向建筑事务所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图片

刘家琨

家琨建筑事务所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图片

张雷+雷晓华

张雷合创建筑设计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图片

陆轶辰

Link-Arc事务所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图片

马清运

马达思班事务所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图片

郭锡恩+胡如珊

如恩设计研究室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01

场地描述

基地位于上海虹口区北外滩街道85街坊、98街坊、97街坊,场地北至长阳路,东至保定路,南至惠民路,总用地约5公顷。

图片

图片

▲基地地图

考虑到85街坊位于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内,97街坊为局部风貌保护街坊,因此项目地块内需要保留的里弄建筑应开展细化甄别,在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中落实各项保护要求,并在学校教育教学功能布局时统筹考虑。

02

设计需求&设计原则

本项目要求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最好建造水平建设高标准、高品质的校园空间,使其成为虹口北外滩“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的一流配套。

设计要求以前沿的设计理念,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教育示范基地,鼓励教学创新,打造具有青春活力的校园空间,倡导生态性与在地性,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合、与历史风貌融合的新型校园,保障交通道路顺畅,合理设置接送流线,凸显国际顶级学校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特征。

方案征集组织方

征集人:

上海虹房(集团)有限公司

征集代理:

上海祥浦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顾问:

上海勒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03

入围团队

(按资格预审成果签收先后顺序排列)

直向建筑事务所

01

图片

董功

直向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董功于2008年创立直向建筑事务所,于2019年被授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导师,美国伊利诺大学普林姆(Plym)教席杰出客座教授,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董功及事务所多次受邀参与国内外重要展览,于2021年参加MoMA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首次中国建筑展;2018年参加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FREESPACE主题展。

直向建筑事务所在2019年、2017年及2013年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此外,2022年获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2021年获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杰出建筑奖”,2019年获意大利 Domus“100+最佳建筑事务所”等奖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家琨建筑事务所

02

图片

刘家琨

家琨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主持建筑师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办于1999年。事务所组织并参与多项国际建筑合作、展览和交流。项目分布于中国各地及欧洲,工作范围涵盖项目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及当代艺术创作。其作品关注现实,尊重传统和民间智慧,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刘家琨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等众多国际展览,并担任英国伦敦蛇形美术馆的首个海外展亭设计师,多次在中外重要国际期刊出版。曾获得建筑实录中国奖、亚洲建协荣誉奖、远东建筑奖、WAN世界建筑新闻奖,德国设计奖,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并应邀在法国巴黎建筑与遗产城博物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巴黎夏佑宫等多所院校及机构开办讲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雷合创建筑设计

03

图片

张雷

张·雷设计研究azLa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江苏省设计大师

江苏省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图片

雷晓华

张·雷设计研究azLa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张雷合创建筑设计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

亦舍共享文化创始人

经历了90年代东南大学建筑系的设计教学、留学深造和建筑研究,张雷教授2001年在南京大学成立张雷建筑工作室,2013年雷晓华女士和张雷教授共同创建亦舍共享文化,开展当代乡土系列营造和经营实践;2021年,在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二十年发展基础上,张雷和雷晓华联合创立张·雷设计研究(azLa),进一步探索基本建筑、探寻文化密码。

近年来,张雷应邀参加了柏林AEDES画廊“土木”中国新建筑展、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中国当代艺术展”、荷兰建筑协会“中国当代建筑展”、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建筑展览。

张雷建筑工作室2008年被美国《建筑实录(Architectural Record)》评选为全球十大设计先锋事务所;2009年张雷入选英国ICON杂志全球20位最具未来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2012年张雷荣获第三届瑞士建筑奖(BSI Swiss Architectural Award)提名;2023年张雷荣获“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 ”最高奖“实践成就奖”。

图片

图片

Studio Link-Arc,LLC

04

图片

陆轶辰

Link-Arc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于意大利米兰理工建筑学院、美国雪城大学任客座教授。曾获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2015年度“全球设计先锋”,2016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金奖,2022及2019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2022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分会(AIA NY)建筑设计优秀奖。2016年,作为中国建筑师代表在哈佛大学建筑学院举办“走向批判的实用主义:当代中国建筑”展览并进行讲演;2018年,作为亚洲建筑师代表在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举办“十年亚洲回顾展”展览并进行讲演。

2012年,陆轶辰于纽约创立Link-Arc建筑师事务所;2015年,陆轶辰代表清华大学主持设计了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作为第一次以独立自建馆的形式参与在海外的世博会的中国馆,获得了“世博展馆遗产大奖”循环利用杰出奖一等奖,与国际世博局颁发的2015年米兰世博会大模块建筑设计铜奖,这也是自1851年以来中国所参与的历届世博会中第一次获得的建筑类奖项;该项目还同时获得了2016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金奖在内的众多国内外专业奖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

05

图片

马清运

马达思班创始人合伙人/设计总监

美国建筑协会会员

黛拉及哈利麦荣誉教席

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前院长

马清运获得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工程学士学位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并曾先后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苏黎世工学院等院校的客座教授。2006年,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期间曾担任阿布扎比旅游局建筑评委,罗马奖评委,及洛杉矶城市发展顾问。他还创建了美国中国学院(AAC)以建筑设计构建文化交流,受到美国政界、商界的高度关注。

1996年,马清运在美国创立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并在上海、洛杉矶、西安、深圳设立工作室。在过去二十年中,马清运带领设计团队以大量的建成项目参与城市讨论及设计教育,事务所的“不理想建筑vs理想城市”使其备受建筑界的好奇。其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蓬皮杜艺术中心展览、欧洲艺术中心等展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恩设计研究室

06

图片

郭锡恩

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

设计共和创始合伙人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建筑设计评论教授

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诺曼·福斯特客座教授

图片

胡如珊

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

设计共和创始合伙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系主任

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建筑系系主任

郭锡恩、胡如珊在上海共同创立了如恩设计研究室。无论是日常的生活物件还是居住空间,他们始终寻求一种从多学科中汲取经验的设计方法,在丰富当代生活的同时,与集体记忆保持紧密的连接。

除了设计实践以外,郭锡恩与胡如珊也活跃于教育与研究领域。2023年,他们被任命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建筑系客座教授。2023年,郭锡恩与胡如珊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建筑设计评论教授,2021年和2019年为约翰·C.·波特曼建筑设计评论教授。2022年和2018年,郭锡恩与胡如珊在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担任埃罗·沙里宁访问教授及诺曼·福斯特客座教授。2021年,同济大学任命胡如珊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系主任;2024年,胡如珊将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建筑系系主任。

如恩设计研究室是一家立足于中国上海的多元化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大奖中屡获殊荣,如:2023年获美国Architizer A+年度最佳建筑事务所称号,2022年获美国Architizer A+专业评审奖,2021年被评为英国Dezeen年度最佳建筑事务所、获荷兰Frame 终身成就奖、美国Architizer A+Firm年度最佳事务所,2020年获马德里设计节设计大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