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微博能看访客记录了!网友:还能不能愉快地“冲浪”了……
上海静安2023-10-27 12:36:38

这两天许多年轻人之间

都在讨论一件事:

微博可以看访客记录了!

图片

微博,这个在许多人手机里都常用的社交平台,最近悄然上线了一项新功能——访客记录。

图片

这项功能可以让用户看到自己主页昨日被哪些人浏览过,包括访客的昵称、头像、粉丝数、认证信息等。不过,这项功能目前只对SVIP和VVIP开放,普通用户无法享受,且该功能还在测试阶段,没有全面放开。

除了昨日的来访用户,在访客界面还会提醒“她/他昨日频繁访问你”“她/他昨日多次访问你”,许多网友都表示加上了这种程度副词,让“互联网社死现场”更“惨烈”了。

这项内测功能被网友们发现后,#微博测试访客记录#的话题随即便冲上了热搜,引得用户纷纷声讨。

图片

“刷微博最大的快乐没有了。”

“微博越来越像QQ空间了……”

“你猜我为什么只看不关注?”

“所以为啥要开放这个功能?”

甚至已经有一些网友疑惑起微博开发这项功能的理由。

对此,微博CEO在评论区回答说,“这是社交会员的增长、互粉的需求,初衷是希望增加双向关系的构建。”

但这样的理由似乎并没有说服大部分用户,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提前“演练”在访客记录里被发现之后的“免责声明”:

头像蛮好看想保存

手机接触不良总是误点

随机冲浪没有针对性

……

提前为自己构思好种种理由的背后,也反映了年轻人面对访客记录的慌乱。

所以,为什么微博上线查看访客的功能遭到了用户们的如此抵触?背后的原因和平台用户画像、当代年轻人的“冲浪”习惯分不开。

图片

一直以来,微博作为混杂了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的中间形态,社交属性和内容消费属性都很鲜明。

据统计

微博月活用户超5亿,其中,“90后”及“00后”用户占比超8成。可以说,微博构筑了一个年轻化的圈层,在这个圈层中,社交代沟几乎为零,用户可以随意“抛梗”,可以暂时放下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法则,在陌生网友面前“发疯”。

与此相对应的是微信,微信好友多来自于现实中的社交关系,用户几乎涵盖了各大年龄阶段。年轻人在朋友圈里每发一条动态都需要仔细考虑分组、揣摩词语的使用和搭配,怎么才能既展现自我、分享生活又让父辈一代欣然接受。

长此以往,许多年轻用户群体觉得“太累了”而干脆不发朋友圈。此前“那个从朋友圈消失的朋友”话题引发热议时,就有不少年轻人表示:“我只是不发朋友圈了,在微博上我可是一天能发好几条的话痨。”

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微博开放访客记录为何会让当代年轻人感到尴尬。

“本以为我避开了熟人独自在互联网放飞自我,没想到还是被看得一清二楚,还不如不知道。”

想象一下,当你在微博上写下不想被熟人看到的心事时,突然从你的访客记录中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或许是你的亲友、同事、老师,甚至是你的前任或暗恋对象。很难不纠结以后这些内容是发还是不发呢?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私人的小天地一直被人盯着看。

而对于那些出于种种原因访问别人主页的人来说,对别人的在意和关注直接被摊开,无异于一场“社死”。

但也有不少用户为此专门开了SVIP会员,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看看谁来看我了”。

微博关了一扇门,又开了一扇窗。访客记录是可以被管理的,只要充值SVIP或者VVIP会员就能管理“我的访问”,删除不想被对方看到的访问记录,因此也有人紧急“连夜”开通会员“亡羊补牢”。对此,不少网友戏称“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又让微博赚到了”。

总之,综合网友们的看法,访客记录功能的推出,虽然可以让用户了解自己主页的受欢迎程度,但也影响了“冲浪”时的放松心情。

对此,你怎么看呢?

你会为这个功能开通更高级别的会员吗?

选稿:施丰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