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今日霜降丨年年秋色最深处,岁岁霜降日日寒
上海黄浦2023-10-24 09:34:11

图片

此时昼夜温差增大

夜间往往会降至零摄氏度以下

水汽凝华于地表和植被

形成六边形的白色霜花

故名“霜降”

图片

清晨,窗棂上凝结的白霜

傍晚,山林间飘落的黄叶

自然万物

以独有的方式告诉我们

冬季的脚步渐行渐近

曾经活跃的昆虫

默默进入蛰伏

曾经雀跃的飞鸟

安静等待下一个无霜期

图片

满园的秋菊盛放

漫山的金桂飘香

晚秋像是受到四季的偏爱

极尽绚烂

而等到柿树叶落光

柿子也完全成熟

硕果累累,如灯笼满枝

承载着人们

“柿柿如意”的美好祝福

图片

伴随醉人的秋意

霜降

也为这色彩斑斓的秋天

画上了绝美的休止符

应候而荣,顺时而凋

秋在成熟的尽头走近冬

冬的潜藏又是春的开始

大自然就这样互为孕育

生生不息

图片

霜降三侯

一候· 豺祭兽

豺狼的豺

俗名“豺狗”

霜降日杀兽陈列

古人说是“祭秋金”

也是别秋的一种仪式

二候· 草木黄落

木叶飘零

飒飒风干

冬天即将来临

图片

三候· 蜇虫咸俯

“咸”是皆

“俯”是低头

是卧而不食

就是冬眠

霜降习俗

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图片

赏菊花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

图片

霜降养生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

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霜降过后

天气由凉转冷

昼夜温差变大

一起来听听中医医生给的节气食疗小妙方吧!

,时长01:36

养生方面,要注意“三防”

一防秋燥: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

二防秋郁:

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三防秋寒:

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霜降食谱

01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图片

02

滋阴润肺宜“平补”

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

秋燥时节,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

图片

霜降节气,不妨试试光华医院推荐的

以下两道药膳↓

西洋参乌鸡汤

食材:乌鸡1只,生姜2片,西洋参25克,麦冬,黑枣(去核),陈皮3克

制作步骤:

(1)瓦煲注入适量清水,放入乌鸡、姜片、西洋参和黑枣。

(2)加盖大火煮沸,改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鸡肉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其脂肪中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煮汤可治疗气虚阴亏、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蛋白质滋补佳品。

图片

麦冬粥

食材:麦冬10克,大枣2颗,冰糖5克,白粳米150克,水500毫升

制作步骤:

(1)将白粳米、麦冬、大枣淘洗后放入锅内,加水,猛火煮开。

(2)用小火煨至米烂、粥稠便可食用。

功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用于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等病症。

图片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