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高质量发展在申城 | 金山:转型新发展,塑造新形象
文汇报2023-10-18 06:01:01
51018_p21.jpg▲上海湾区高新区金水湖产业社区。(金山区新闻办供图)

昨天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主题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金山区专场上,金山区委书记刘健表示,正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南北转型”战略机遇,把“转型新发展,塑造新形象”作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主题,全面推动“三个转型”金山新发展、加快打造“两区一堡”战略新高地、全力塑造“三个湾区”城市新形象,金山区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产业转型为核心,全力重塑区域发展动力结构

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化工产业是产业转型的重点所在。刘健介绍,近年来,金山区坚定不移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牵手两大化工基地共同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园区向生态转”,着力重塑化工产业结构。一方面是加快“除旧”,2015年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以来,累计淘汰调整落后化工企业225家,腾出土地3216亩,减少能耗77872吨标准煤。作为全市首个“二转二”产业园区,碳谷绿湾产业园从2016年深度调整转型开始,到2022年底累计调整企业79家,完成土地收储回购1379亩,亩均产值年均增长12%,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1%。另一方面是着力“育新”,聚焦化工产业下游的纤维材料,建立市级碳纤维创新发展研究院公共平台,制定建设国家纤维材料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金山区纤维材料产业集群”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化工产业基础性优势,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金山区农业用地占全域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上海农业大区、农业强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市第一个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引进培育点甜农业机器人、华维节水等科技农业企业,京东方蔬菜智联工厂等数字农业企业,九丰、荣美等工厂化农业企业,开太鱼、松林楼房养猪等生态循环农业企业,联中食用菌、节水抗旱稻等种源农业,全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有力推动都市精品农业发展,正朝着示范引领上海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愿景迈进。金山区也是上海制造业大区,“十四五”以来,全区属地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7.1%。着力培育四大产业集群,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信息技术产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9.6%。“十四五”以来,湾区生物医药港、华东无人机基地、碳谷绿湾等市级特色产业园产值年均增长13.3%,无人机、合成生物学入选首批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全力招引新兴产业项目,2022年招商引资签约额达446亿元。下一步,将积极培育超级纤维、绿色能源、合成生物、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电子化学品等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此外,金山区做活科技、数字、文旅赋能,朝着资源要素更加高效汇聚的目标发力。2018年以来,先后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8个,其中一等奖8个;发明专利有效量、高新技术企业数、“专精特新”企业数分别增长119%、155%、220%,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总部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0家。深入实施“工赋金山”行动,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贯标评定企业85家,引进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中经云大数据中心,创建成为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型特色基地,建设运营全市首个区级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全面打响“金山如画”全域旅游品牌,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2个文旅项目有序推进,朱泾花海芳香生态园、吕巷水果公园、漕泾郊野公园、廊下郊野公园4座郊野生态公园建设初显成效。

空间转型为支撑,加快推动重点区域转型发展

在加快构建组团式、片区化空间发展格局的基础上,金山区近期出台加快重点区域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聚力推动5个重点区域转型发展。一是着力将滨海地区打造成为引领辐射全区的核心引擎。该地区正重点打造上海湾区科创城、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卫城滨水社区3个板块。上海湾区科创城加快建设东湖国际创新中心、上海湾区中科生态数字港等项目,着力吸引集聚科技“双创”企业、企业总部、高知高智科技人才。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建成后预计年吸引游客800万人次左右,将成为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二是着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湾区高新区目前正以市级特色产业园湾区生物医药港为核心,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园;以华东无人机基地为重点,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园;以上海新型显示产业园为基础,打造信息技术产业园,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和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全力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是着力将碳谷绿湾打造成为全国工业园区“二转二”转型发展示范区。碳谷绿湾作为重点转型园区,正在加快腾笼换鸟,通过与两大化工基地的联动发展,逐步将东部片区打造成为配套服务功能区、未来材料试验区,将西部片区打造成为功能材料集聚区、产业科创服务区,重点培育新材料、生物制造、绿色精细化工等核心产业,成为工业园区“二转二”的示范。

治理转型为基础,持续提升区域发展善治效能

2015年以来,金山区开展了三轮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360亿元、实施整治项目810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69.6%上升至2022年的86.6%,PM2.5年平均浓度从5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27微克/立方米,居民对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位居全市前列,成为全市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的区。下一步,将开展美丽海湾建设和洁美乡村建设行动,努力打造低碳、绿色、清洁的美丽湾区。着眼群众对品质生活的新需求,金山区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方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示范区,引进华师大二附中金山实验学校,逐步形成“1本+4专”高等职业院校体系,目前正在规划大学园区,积极引进综合性大学,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医疗方面,稳步实施健康金山行动,瑞金医院金山院区一期开工建设,区疾控中心迁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工程即将竣工交付,金山医院创三甲、社区医院改造升级等也在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方面,南枫线金山亭林站将于12月开工建设,金平线正在工可准备阶段。同时,每年聚力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解决一批诸如地下车库移动信号覆盖、城镇燃气管网覆盖、电动车助动车充电等群众日常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下一步,将持续引进高端资源和项目,努力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此外,金山区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连续3届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连续12年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名列全市前茅,2020年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区,2021年获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下一步,将持续打造“升级版”平安金山、法治金山,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创造更加安全可靠的发展环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薄小波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