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雪上加霜!世界粮食日,来看巴以冲突下的粮食危机
潮新闻2023-10-16 11:41:10

10月15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人们在煤气中断后用柴火做饭。新华社发(亚西尔·库迪摄)

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一起来聊聊巴以冲突所导致的粮食危机。

本月7日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堪称惨烈,截至当地时间15日,冲突已造成双方超4100人死亡。随着冲突的不断升级,可以看到其外溢影响不断显现,其中加沙地带受冲突影响地区已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

以色列为什么要对加沙地带实施断粮措施?面临断粮危险的加沙数百万巴勒斯坦民众的生存前景如何?潮新闻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和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李兴刚。

10月15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地区,流离失所者排队购买大饼。新华社发(亚西尔·库迪摄)

以色列封锁加沙引发粮食危机,三周后或将断粮

在俄乌冲突导致的粮食运输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当下,此次巴以冲突更是加深了全球粮食的不安全状况。

今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网站发布的《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受经济冲击、冲突和不安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的驱动,全球粮食危机形势和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剧。

过去这一年,全球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从2021年的21.3%上升至22.7%,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危机呈恶化趋势。

而这也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所认为的那样,粮食危机将是全球未来两年最严峻的威胁。

有报道指出,目前,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了全面封锁,当地的食物、电力、燃料和水供应都被切断。

目前,作为冲突中心地带的加沙地区,粮食严重依赖外援。

余国庆告诉潮新闻记者,包括联合国粮食计划所、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国际红十字会、一些宗教慈善机构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向加沙民众提供或发放粮食或食品。其中,UNRWA一般每次大约向注册的难民提供2-3个星期的粮食。

“因此,加沙的粮食供应大约三周后会出现真正的断档。如果此后国际社会不能向加沙补充粮食,那么加沙就会出现真正的粮食危机,出现最严峻的生存性人道主义灾难。”余国庆介绍说。

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紧急事务副主任表示,加沙地带所存物资有限,且“正在迅速消耗”。

此前,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10月12日表示,在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的粮食分发工作正在进行,以应对冲突升级后不断攀升的粮食需求。迄今为止,加沙地带已经有近26.4万人流离失所。

10月15日在加沙边境以色列一侧拍摄的以军轰炸加沙后升起的浓烟。新华社发(伊兰·阿萨亚格摄/基尼图片社)

断粮是为了把居民赶走,方便清剿哈马斯

以色列方面为什么要对加沙地带实施断粮等封锁措施?在李兴刚看来,目的有二:“第一,解构哈马斯、杰哈德等武装力量与加沙当地民众之间的支持与被支持关系,削弱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社会民意支持基础;第二,迫使加沙当地民众因为断粮而不得不离开加沙,从而为后续的地面军事行动创造条件。”

“加沙民众一旦离开加沙,以色列的地面军事行动就会尽可能降低因误伤导致的平民伤亡,从而减轻国际舆论压力。”李兴刚认为,断水断电只会让生活更加困难,但断粮则会导致生存面临挑战,加沙人也可能在求生欲望下会不得已而离开加沙。

以色列对加沙断水、电、气、粮,以及阻止外部援助的粮食进入的行为,在余国庆看来,都是为了驱赶巴勒斯坦民众离开他们的驻地,以便以色列对巴人居住区进行清除各类他们认为的哈马斯生产武器的场所,为地面作战创造条件。

“以色列下令强行驱赶加沙北部居民至南部,也是主要为了‘清空街区’,方便地面部队的清剿行动。然后,用同样方式‘清空’南部居民,重复他们要在北部达到的目标。”余国庆透露。

当地时间10月14日,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大批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在一个供水站前等待。图源央视新闻

故土难离,很多居民不会轻易离开加沙家园

那么,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的封锁能否达到自己的目标?

李兴刚告诉潮新闻记者,以色列之所以采取断水、断电、断粮的手段封锁加沙,其一是为在加沙北部建立安全区创造条件,其二是为地面军事行动创造条件。会不会还有第三个目标,为彻底占领无人的加沙地带创造条件,这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以色列目前的空袭和即将开始的地面作战,最主要是为了打击各种哈马斯的基础设施,彻底摧毁哈马斯在加沙的内生性军事增长能力。”余国庆说,“包括切断外部武器走私进入加沙的地道等渠道,铲除哈马斯的各类武器生产场所以及招募武装人员的场地、培训基地、指挥机关,甚至向哈马斯提供资金的银行、宗教和慈善募捐机构等。”

在余国庆看来,以色列的做法势必会造成大量民众伤亡,目前他并不怎么在乎国际社会要求其遵守战时平民保护的法律,除非美国能有效地约束以色列。

李兴刚认为,以色列的目标不太可能实现,这是因为:“第一,加沙人无处可去;第二,一旦离开就可能存在无法再返回故土。正所谓‘故土难离’,这会让很多加沙人不会轻易离开加沙地带的。”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