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三条Cityride路线,沉浸式欣赏秋天的上海
上海普陀2023-10-15 17:23:39

申城已入秋。在二十多度的天气里,Cityride再适合不过啦!市绿化市容局给大家推荐了上海适合骑行的三条特色绿道,快收藏起来,约着小伙伴秋游~文末附骑行tips,出行注意安全。

图片

图片

黄浦滨江绿道

图片

北起外白渡桥—南至日晖港桥

全长8.3公里,骑行用时约50分钟

图片

绿道建设主要以透水沥青为主要材质,分为蓝色漫步道、红色跑步道和灰色骑行道。绿道周边根据区域特色,分为老外滩万国建筑博览区域、南外滩滨水区域、世博区域、南园滨江区域等几个部分,通过滨江贯通建设,提升了绿道周边的景观面貌,充分展现了绿化景观与休闲步道间的相互映衬。

图片

黄浦滨江绿道(南园段)毗邻南园内小南湖,与湖水为伴,环绕着多个小花坛,成功串联南园滨江绿地的东部与西部。

图片

黄浦滨江绿道(南浦大桥-企业联合馆)段巧妙协调防汛墙、码头、亲水平台、滨江建筑等,将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灵活布局于不同高程,互不干扰。

“三道”全程采用了无障碍坡道设计,打通断点,连续动线,沿线还布置了杜鹃园、月季园及岩石园等专类花园。

图片

图片

黄浦滨江绿道(企业联合馆-日晖港平桥)段延续了南浦大桥-企业联合馆段建设风格,沿线分布了琴键春园、秋园、药草园、草趣园等。

为进一步给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休闲环境,沿途还设置了卫生间、免费饮水点、健身冲淋点、休息座椅、以及遮阳设施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浦滨江绿道(南外滩段)整体岸线呈波浪状,沿线提供丰富多彩的滨江游览体验,并着力打造现代化、综合性的高端浦江游轮码头。

图片

长宁外环绿道

图片

北至苏州河—南近沪青平公路

全长6.25公里,骑行用时约35分钟

图片

长宁外环林带生态绿道是全市环城公园带率先实施完成高标准绿道改造建设贯通并投入开放的一段,具有优异的景观生态效果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图片

在这里,生态绿道和慢行系统有机结合,实现生态绿道、养护便道、防汛通道、健身步道、体育赛道(马拉松赛道、自行车赛道等)六道合一,沿线驿站、照明、标识标牌、城市家具等设施完善。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为城市偏郊野地区生态绿道,长宁外环生态绿道更注重“野趣绿道游”的体验,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植物,通过移栽、补绿等绿化手段合理优化植物分布。

结合林带内水体资源,丰富新优色叶植物种类,通过增加季相性色叶树种、扩充下木品种、选配沉水植物,实现了春夏秋冬皆有景,点、线、面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片林、草地、湿地等多元组成的特色性自然风貌进一步发挥了水绿结合的景观空间优势,有效提升了林带景观效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部分节点选栽银杏等适地适生植物,形成“密林下树影婆娑”的景观,对陶渊明“曲径通幽”进行了意境复刻。游客即使在高温天气下,依旧能在林下感受到凉爽。到了秋冬季节,成片的树叶染成金黄,将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大道”。

图片

图片

浦东滨江绿道

图片

北起杨浦大桥-南至闵行区界

全长24公里,骑行用时约2小时

图片

黄浦江东岸滨江绿道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程在2015年底工程启动,2017年年底实现22公里贯通开放。同时,自2018年起,已贯通的22公里岸线按照“先贯通、再提升”的原则,持续进行优化和功能提升。2023年东岸滨江公共空间南延伸2公里贯通工程正式竣工。

图片

24公里岸线“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贯通,从杨浦大桥起,途经陆家嘴、南浦大桥、世博公园、卢浦大桥、后滩公园、前滩公园、徐浦大桥,直至闵行区界。

沿线景色优美,功能各异,滨水空间活力满满,工业遗存得到有机更新,绿色基底也得到有效恢复。人们沿途骑行不仅能感受摩登都市的繁华绚丽,还能体验沉浸自然的岁月静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东岸沿线每隔1公里还设置了风格统一的“望江驿”驿站(共20多处),这些驿站功能齐全,包括公共卫生间、休息室等,另外还设有售卖机、储物柜、冷热直饮水、共享雨伞等便民设施,为往来人群提供休息、补给、图书借阅以及简单的医疗服务,激发了滨水区域的城市活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气逐渐凉爽

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骑行道路

来一场Cityride

感受城市的气息和脉搏

骑行tips

准备装备

租用或自备自行车、头盔、手套等安全装备;

天气状况

避开雷雨等恶劣天气,选择舒适的气候出行;

路况了解

提前了解骑行路线的道路情况,以便做好应对措施;

合理安排时间

根据个人体力和行程安排合理休息时间,保证骑行安全;

骑行文明

请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骑行过程中请勿闯入禁止骑行的区域;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