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边看周杰伦演唱会边手机直播?律师:存在侵权风险
新民网2023-10-14 07:13:32

昨天,知名歌手周杰伦在上海体育场内举办演唱会。由于“一票难求”,大量粉丝想方设法只为能更接近偶像。一些视频博主抓住了这样的心理,在演唱会内开启了另一场“现场直播”。昨晚,就有不少市民向新民晚报记者报料称,在一些小视频平台上,看到多个账号正在直播周杰伦演唱会。博主们在迅速“收割”大波粉丝和流量的同时,也引发了侵犯著作权等方面的问题。

图说:有视频博主在周杰伦演唱会内场内做起直播网络截图

内场直播“收获”满满

“挥舞着粉紫色的荧光棒,还能看到应援灯,这不是周杰伦演唱会的内场嘛!”昨天晚上7时许,市民吴女士在微信上收到了一条消息,当她复制链接、跳转到某小视频平台后,手机屏幕上显示出演唱会的实时画面,这让她顿时兴奋不已。“都知道杰伦的票,实在是太难抢了。我是被我‘闺蜜’给‘安利’的链接。收到以后,我马上发给我的朋友们,他们也都很感谢我……”

昨晚7时40分许,记者点开链接后看到,小视频平台里,有个博主一手拿着荧光棒,另一手握着手机,正对着舞台拍摄:周杰伦正一边弹着钢琴、一边唱着粉丝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歌迷们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声。从拍摄机位接近舞台以及前排观众并不太多等因素可以看到,该博主入座的是演唱会的内场区域。

博主还不时地邀请网友们及时关注、评论,转发直播间,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博主还表示,从演出尚未开始,就已经开播,也会一直直播到演出结束。在视频画面下方的“评论区”内,几乎是以秒为单位,不断地有网友关注主播、发送弹幕,甚至“刷礼物”,热闹非凡。大约晚上,直播间里的关注人数已经超过25.9w人。最终,有接近30万人参与这场“围观”,可谓是“收获满满”。

这只是一个直播间里的数据。记者浏览多个小视频平台,发现这一现象绝非“孤例”。有视频博主在上海体育馆外“蹲点”直播听歌的;有进入现场,在中段或者偏后位置开启“氛围组”的,也有直接在自家阳台上“开直播”的……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

吴女士直言,尽管她是周杰伦20年的“资深歌迷”,但由于目前的抢票规则,她穷尽人脉关系和技术手段,想要去现场看演唱会,有足够的难度。所以,她选择在网上看完整场直播。“这两天,‘黄牛票’被炒到‘天价’的消息也上了热搜。有这样看现场的‘机会’,我觉得挺难得的。”

网友和市民们对于此事的反应不一。记者在多个直播间内发现,不少网友追捧这样的行为,赞赏主播给他们“开了扇窗”;有一部分网友表示,此举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已经侵犯了著作权;另外,也有观点认为,这样全程举起手机拍摄的行为,无形中给邻座规范入座的给观众们造成麻烦。

存网络传播权侵权风险

观看演唱会时,在网络平台上用自己的账号做直播,此举究竟是否合法,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上海善法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秦裕斌认为,拍摄并发布演唱会现场视频,存在侵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风险。“《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视听作品的方法使用作品;或未经表演者同意,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等行为,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我也认为,这样的举动,对其他正常付费入场的观众来说,也是一种不公不平与不尊重的表现。”秦裕斌坦言,追星本身可以理解,但凡事有度、亦有边界,歌迷们同样要懂法、守法,不然,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

打“擦边球”不可取

对于该现象,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互联网进入到全媒体和元宇宙时代之后,传播圈和人数从理论上来看是无穷的,类似这样打“擦边球”的“直播形式”,从本质上来说不可避免。“当事人也可能通过类似ChatGPT 之类的Ai工具,来做一些‘变相创作’,从而规避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从商业上来看,这些网络主播的盈利的手段也不是直接销售,而是‘打赏’送‘虚拟礼物’等等,商业目的很难定性。这对于我们传统的知识产权和商业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此,顾晓鸣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制定好“游戏规则”,并及时打好“补丁”。“这当中,肯定需要一个过程,包括同观众和网友等在内的受众广泛辩论与探讨。我们相关的立法、娱乐商业的规范化层面也应当及时跟进,包括充分研究讨论后,能及时地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与时俱进。”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