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山水间的家》第二季走进宁夏中宁 聚焦中国枸杞之乡发展巨变
北方网2023-10-08 16:44:00

10月7日晚8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二季,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迎来第九期,主持人撒贝宁与文化学者郦波、文艺嘉宾魏晨组成“山水小分队”,携手走进“中国枸杞之乡”——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舟塔乡舟塔村,共赏“黄河红宝石”的丰收盛景,一“杞”感受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和美故事。

以“杞”兴农,摹绘乡村振兴美好幸福生活

拥有四千多年的记载史、两千多年的药用史、五百多年的种植史,地处黄河上游卫宁平原的中宁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在九曲黄河的润泽滋养之下,这里是世界公认的品质最正宗、最好的枸杞产区,2015年,宁夏中宁枸杞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此番,《山水间的家》第二季就来到了“塞上江南”宁夏,在第九期节目中,观众跟随主持人撒贝宁,文化学者郦波,演员、歌手魏晨的脚步,走进枸杞的核心优质产区——中宁,探访山水间的万亩杞园。

拍摄时恰逢枸杞鲜果采摘季,一颗颗鲜红欲滴、肥美诱人的枸杞缀满枝头,“山水小分队”变身茨农,从实地采摘、传统人工脱蜡、晾晒,到现代化加工、销售,全程沉浸式体验宁夏枸杞产业全链条。枸杞园里,茨农大姐与撒贝宁、魏晨的即兴对歌也唱出了当地百姓浓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树龄百年的枸杞古树,到宝石般晶莹剔透的红、黄、黑、白、紫、青、橘七彩枸杞;从田间地头,到舟塔村村民郝金的“三代茨农之家”;从人头攒动的枸杞交易市场大厅,到“一杞向未来”枸杞创意大赛,本期《山水间的家》在聚焦宁夏枸杞文化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向大众解锁了枸杞在保温杯外的N+1种花式吃法:枸杞拉面、枸杞气泡水、枸杞糕点、枸杞芽茶、枸杞辣条、枸杞浓汤螺蛳粉,乃至枸杞面膜、枸杞口红以及非遗剪纸,多元化的枸杞产品和文创潮品令主持人和嘉宾们直呼大开眼界。

从田间、车间到舌尖,《山水间的家》用镜头描绘出现代杞乡崭新面貌,带领观众全方位领略中宁人杰地灵的杞乡文化,小红果的“七十二变”也诉说着中宁百姓热火朝天的丰收故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宝藏乡村图”也跃然于荧幕之上。

以“杞”为媒,助力中国枸杞文化传承复兴

宁夏枸杞文化在我国已传承数千年,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在本期节目中所提及的,“宁夏不仅是中国枸杞之乡,也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而作为入药的枸杞,唯有中宁枸杞。要肩负起中国枸杞文化的复兴,也只有中宁有这样的实力和魄力。”

中宁枸杞,道地珍品。据悉,中宁的枸杞种植面积达18万亩,占全区面积近一半,特别是近年来,在宁夏聚力打造“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中宁以杞为媒,整体打通枸杞采摘体验、乡村休闲旅游、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构建“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系,目前,“中宁枸杞”品牌价值位居中国品牌影响力百强榜第12位,当地农民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占到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以上,而中宁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可谓是新时代乡村建设与蝶变之路的缩影与写照。

枸杞是宁夏走向世界的一张“红色名片”,面对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中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不断深耕枸杞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不断给这张特色名片注入新的活力。据悉,中宁枸杞精深加工产品现已多达10大类100余种,枸杞酒、枸杞原浆等也都在本期《山水间的家》中新奇亮相。从文化、产业到生态,通过这一次的山水之旅,宜居宜业的杞乡风貌、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也被更多的全国观众和网友看见。

聚焦乡村巨变,共赴诗意栖居。最终,怎样的创意在枸杞创意大赛中拔得头筹?幽默风趣的撒贝宁又会如何为当地枸杞电商产业的时尚化发展出谋献策?敬请观看《山水间的家》第二季第九期——宁夏中宁舟塔村篇,一起走进硕果丰盈、蒸蒸日上的中国枸杞之乡,感受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有力脉搏。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