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西岸穹顶下,艺术家沈伟把舞蹈、绘画、影像《融》在了一起
上观新闻2023-10-02 10:48:00

由编舞家、视觉艺术家和导演沈伟担任艺术总监,30余位中国当代优秀舞者共同呈现的全感官体验作品《融》2023版,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与广大市民见面。

该作是沈伟三十余年来对艺术跨界、文化交融、通感美学之思考的一次集中亮相;也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全新艺术品牌ARTRA自定艺”的首个自制项目。

2011年,沈伟在纽约公园大道呈现了军械库委约作品《分与合》,而《融》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突破创新。

2021年,沈伟首次将《融》这件作品的构想带到上海。彼时的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还是一片规模宏伟,有待修缮的水泥厂房。在炎热的天气、四面通风的空间中,舞者们与蚊虫共舞,作品却也与空间一道呈现出了废土与野性交融的视觉奇观。

2023版《融》本次全新亮相的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外圆内方的场馆结构不仅为作品提供设计灵感,修缮一新的空间也让艺术家在作品的呈现上有了更加完善的支撑。

《融》由展览、影像、现场表演三个段落融合交织组成。

进入巨大而未知的穹顶内部,首先遇见的是第一部分展览《万物皆有灵》。

展览呈现由沈伟创作的64件当代艺术作品,媒介涵盖绘画、文字、摄影与中草药嗅觉装置,与《易经》卦象一一对位。

展览试图唤起观众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宇宙为圆,孕育万物的哲思。

虽然在舞蹈领域获得很高成就,但是沈伟的绘画、影像、装置作品不仅与他的舞蹈作品形成了和谐交互的共生关系,而且获得业界良好的评价。

沈伟与他的作品。

正如沈伟自己所言,我的绘画永远都会有舞蹈的生命感、运动感,还有音乐性。我看绘画看到的不只是视觉,还能看到万物的时间和生命。

第二段落为实验影像《一切且相连》,由两段交织剪辑的影片组成,分别拍摄于2010年的纽约和2021年的上海。舞者们以肢体作为语言,连通两座城市穿越时间、跨越空间的对话。

舞者们看似即兴肢体表演,背后是沈伟精心构思的表达实验。当这些年轻的生命在象征城市精神的公共建筑间流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城市之间的情感联系由此被呈现出来。

《融》第三段落,是一段长达半小时的现场表演。

30多名专业的舞蹈演员,在融合装置、多媒体、声音、舞蹈为一体的现场表演中,以身体为笔,以脚下的一方舞垫为纸,用光影、颜料产生即兴画作。

观众则有机会穿梭于舞台之中,超近距离地观看作品,自己也为表演的一部分。

演出开始前,来自纽约的沈伟舞蹈团演员还在与舞者们对动作进行沟通、研究。演出开始前,来自纽约的沈伟舞蹈团演员还在与舞者们对动作进行沟通、研究。

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空间里进行跨媒体、跨学科的艺术展示,对筹备、制作、排练等阶段都要求精密的设计。而沈伟本人强迫症式的艺术家性格,更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之下,不断试图挑战极限的操作,以保证展出的所有细节都在他的把控与想象之中。

表演之前,沈伟会亲自将每一位舞者用到的颜料涂在地面上。配色、用料都有艺术家本人的思考与讲究。

国际艺术节团队的工作人员在开演前不断对舞台上的装置进行调整。

舞者们为表演进行着热身。

首演前,沈伟与舞者们进行沟通,提醒每一位必须注意的动作要领。

《融》舞蹈表演现场。

该作于10月1日与观众正式见面,并以一天两场的形式一直演至10月20日。期间,舞蹈家谢欣也将带领自己团队的成员加入特定场次的表演当中。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