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宜居之城”演绎“共栖” 长宁区外环生态绿道“上新”
东方网2023-09-29 10:38:21

东方网记者王泳婷9月29日报道:粉黛子、紫藤、水杉......一条长宁境内的游线正在悄然走红,这条被市民游客誉为“绿野仙踪”“森林秘境”“最佳骑行路线”的就是位于外环线以西的长宁外环生态绿道。眼下,这条生态绿道又迎来了新风景——28日下午,“宜居之城:长宁区外环生态绿道实践案例展”在绿道市民服务驿站有年堂举办开幕仪式。

生态绿道位于外环线以西100米林带,南起苏州河,北至沪青平蓄车场,是长宁临空区域慢行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全市98公里长外环绿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沿绿道的林带总面积达55公顷,绿道总长度达6.25公里。

作为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实践案例展区之一,长宁以“宜居之城”为主题,以外环生态绿道和刚完成的市民服务驿站作为展场,共同演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长宁区外环生态绿道实践案例展策展人、冶是建筑主持建筑师周渐佳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完善环城公园带的整体功能,更好地服务市民以及各项赛事,今年上半年,生态绿道内利用既有的道班房改建了1、3、4、5号四座驿站,为市民游客提供公共服务、休憩、展示等功能。

本次长宁区实践案例展主要以采绿庭-1号驿站,鱼丽阁-3号驿站,有年堂-5号驿站作为展场,着重介绍了长宁在打造生态绿色空间方面的尝试,包括体现境内自然资源条件的骨干绿道网络,使公园与城市更加紧密交织的各种公园绿地,以长宁特色——生境花园为代表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以及有方法、成体系探索节能降碳的双碳实践。

据介绍,长宁区外环生态绿道是上海中心城区难得的林水复合生态区,理想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种鸟类、鱼类、小动物落户于此。

“我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健康走两个小时,这里的绿植特别好看,道路宽敞,还幽静,我很喜欢。”市民许女士对记者说。在开放的三年多时间内,外环绿道不仅成了市民们平时休闲出行的好去处,在2023年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中也是赛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图片由长宁区提供)

作者:王泳婷
选稿:张丹洋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