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复旦校友叶耀珍逝世享年百岁,曾捐建“伉俪楼”、向母校十次捐款
“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微信公众号2023-09-27 09:32:00

叶耀珍女士 复旦大学资深校董、杰出校友李达三博士夫人

2023年9月23日,叶耀珍女士在新加坡安息归天,享年百岁。谨以此文,深切怀念叶耀珍女士。

伉俪情深传佳话

在复旦大学,有一对著名的“伉俪楼”,一幢是位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内的“李达三楼”,另一幢是位于复旦本部校园内的 “叶耀珍楼”,两幢楼屹立于邯郸路的两边、比肩并立,似一对情侣隔着邯郸路含情相望,成为复旦校园一道别样的景致。

邯郸路的“伉俪楼”之“李达三楼”

邯郸路的“伉俪楼”之“叶耀珍楼”

而捐资兴建这两座楼的李达三和叶耀珍,事实上也的确是一对感情甚笃的夫妻,他们俩与复旦都有着深厚的渊源。

李达三、叶耀珍伉俪

李达三先生1921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会计系,叶耀珍女士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按照历史渊源,复旦大学和震旦大学都是由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创办,他们俩都是复旦的校友。1950年3月11日,李达三与叶耀珍喜结连理,从此两人携手相伴共度人生。

上世纪50年代,李达三夫妇迁居香港,夫妇同心同德,李达三不仅在电器业大有作为,更于80年代后期进军酒店业,并在10年内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酒店业巨子。

事业有成之后,李达三先生不忘回馈社会,回报祖国。

1992年,复旦大学恢复建立会计系。1993年1月,一心促进母校发展的李达三先生捐款500万元援建教学楼。1994年12月,一幢高10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管理学院大楼在邯郸路南侧耸立起来,复旦将此楼命名为“李达三楼”。

叶耀珍女士追随丈夫,后也以个人名义捐款300万元建造复旦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该中心经选址位于邯郸路北侧。1998年5月23日,复旦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揭幕,被命名为“叶耀珍楼”。从此,君在邯郸路南,我在邯郸路北,复旦校园树起了一对令人羡慕的“伉俪楼”, 成为了历史的佳话。

李达三、叶耀珍夫妇出席“叶耀珍楼”揭幕仪式

20余年来,“叶耀珍楼”作为复旦诸多学生活动中心的驻所,从熙熙攘攘的学子到自助超市选购商品,到学生社团各种小型活动经常选在这里;从同学的中秋节晚会,到“校园十大歌手”的PK……这里流淌着、不变的是复旦学生的欢乐和美好回忆。

爱心义举耀复旦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李达三先生曾说:“一生中间最难忘的应该是年轻时代的大学时光”。

在对母校近八十年的牵挂中,李达三和叶耀珍夫妇始终不忘的是对母校拳拳的赤子之心和绵长隽永的复旦情。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复旦率先恢复管理教育开始,身为校友的李达三、叶耀珍伉俪就开始倾力支持母校和复旦管理教育的发展,先后捐资在复旦兴建和修缮了李达三楼、叶耀珍楼、管理学院政立院区、相辉堂修缮保护、光华楼报告厅,捐资设立“管理学院教师培训基金”“复旦北碚校友基金”等支持人才培育和校友工作,为母校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相辉堂“李达三叶耀珍厅”

2009年6月,李达三、叶耀珍出席“李达三楼”重建落成

2015年,复旦管院迎来恢复建院三十周年。九十多岁高龄的李达三、叶耀珍伉俪捐款1.1亿元人民币设立“李达三叶耀珍管理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支持管理学院的建设发展,并作为给母校建校110周年最隆重的生日贺礼。这是当时复旦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捐款,而且一次到账。

2017年3月,在复旦创立商科教育100年之际,李达三、叶耀珍伉俪再次捐赠母校1亿元人民币,这是他们第十次向母校捐款。

时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向李达三、叶耀珍伉俪赠送纪念品。这是一幅织锦画,画面是2011年复旦大学授予李达三先生名誉博士颁授仪式上,李达三、叶耀珍夫妇的合影。二老的身后是他们捐资建造的“李达三楼”和“叶耀珍楼”,两幢楼隔街而望、相映成辉。有校友说,“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

捐赠仪式上,在李达三先生致辞时夫人叶耀珍一直侧身看着李先生,相偕相伴一生的默契让现场人士无比感动。

如今复旦管院政立路院区即将隆重揭幕,“李达三·叶耀珍·李本俊楼”将成为新的地标(李达三叶耀珍之孙李本俊,现为复旦大学校董),见证母校管理学科新的腾飞。

数十年来,李达三、叶耀珍伉俪始终心怀回报社会、助力复旦教育,令人敬仰感佩。他们的名字与复旦紧密相连,他们的故事在校园传唱,成为复旦最动人的传奇。

(原标题为:《深切怀念叶耀珍女士》)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