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昨夜上海告别敞篷双层巴士:有市民加班后赶来,有游客连续两晚打卡
澎湃新闻2023-09-25 07:21:01

当红色的敞篷双层巴士驶过灯火璀璨的外滩,车上的人们举起手机、相机,甚至站起来,咔咔咔按下快门或干脆录视频,不愿错过任何一刻的风景——这是体验敞篷巴士的最后机会。

红色敞篷观光巴士驶过外滩。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陈悦摄

9月24日晚,上海最后的8辆敞篷双层观光巴士迎来告别之夜,被吸引而来的不仅有游客,还有不少市民。

一辆敞篷巴士在外滩海关大楼站缓缓停下,排队的人立马提了精神,上车的机会更近了———列队伍长达五六十米,还拐个弯儿,不少人已经等待一小时左右。

车上的人还在流连,边走动边拍照,“请全体下车”,车下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喊,趁着后排有了空间,两位游客挤到最后一排又拍了几张,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匆匆下车。

游客在外滩海关大楼站排队等待敞篷观光巴士。

朱阿姨和女儿高兴地走下车,她从扬州来上海看女儿,连续2晚打卡敞篷巴士。她说,以前也来过上海好几趟,却从没体验过观光巴士,听闻敞篷巴士要结束运营了,决定抓住最后机会来看看,“要没有了,可惜啊,留个念想。”

9月23日晚上下着大雨,朱阿姨和女儿撑伞坐上敞篷巴士,“很冷,衣服全湿了。昨晚人没今天多,但车上有很多小孩,排队人也不少。”24日晚,雨终于停了,敞篷巴士的体验感好很多,“温度刚好。雨天、晴天是两种风景,各有滋味,都很快乐,我喜欢这种敞篷兜风的感觉。”

南京路步行街东侧,人们排队等待敞篷巴士。

南京路步行街东侧,敞篷巴士的队伍也长达四五十米。排在队首的两个女孩穿着白裙子、细高跟,妆容精致,其中一位戴上了珍珠项链和耳饰。她们还请了一位专业摄影师。“你看,他拍到了亮灯的瞬间。”两人交流着社交媒体上的敞篷巴士拍照攻略,手机屏幕里,万国建筑群流光溢彩,坐在巴士上的人吹着风,神情享受。

“我们在上海工作,今晚想来拍个照片。之前其实也做什么攻略,随机拍拍。”其中一个女孩说,她们已经等了一小时左右,中间经过2趟车,但想坐最后一排位子必须继续等。

游客在敞篷巴士前留影。

转回外滩海关大楼站,队伍越来越长,末班车发车时间在21:30。小黄和小李来自广东,24日是他们来上海玩的第一天。“很幸运赶上最后一趟”。“在社交媒体上搜‘上海旅游’,不会错过这个巴士的,那种视频配上专属BGM,这段时间很热门。”小李说,“最后一晚,希望一次成功,拍出好看的照片。”

韩先生一家从上海闵行区赶来。当天加完班,他和妻子带上4岁的儿子专程赶来打卡敞篷巴士,“我们毕业之后来上海工作,但从来没坐过(敞篷巴士)。最后一天,无所谓坐哪,就想带小孩来体验下。”

游客排队上车。

“夜间观光巴士一直深受大家喜爱,灯光漂亮,大家有拍照、拍视频需求。三四十分钟一趟,不同地方有不同风景,大部分乘客会完整坐完一圈。”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24日晚夜间观光线的总客流量在2000人次左右,考虑到游客需求,每辆敞篷巴士仅上层坐人,一车50人。由于排队人数不确定,后面的人不一定能顺利上车,所以乘客都是在上车时购票。

春秋旅游此前介绍,2010年,春秋集团购买了8辆敞篷双层车,这是最早一批在上海投入运营的观光巴士。十多年来,乘坐过敞篷观光巴士的游客超过千万人次。13年过去,这8辆敞篷车的使用年限到期,基于目前的法律法规,汽车制造企业暂时不能再提供新的敞篷双层车,后续补位上岗的巴士均为封闭式观光车。9月24日晚,完成最后一趟行程,敞篷双层车正式结束运营。

敞篷巴士退役,其他型号的双层巴士仍正常运营。根据春秋旅游消息, 9月26日起,都市观光巴士运营线路调整为5条,包括“经典必打卡浦西精华游”、“建筑可阅读”、“畅游浦西浦东过南浦大桥看浦江两岸”、“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专线”、“黄金夜游线魔都不夜城南北外滩”五大主题线路,一日通票60元/人。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