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博物知旅|这些特别又好逛的江苏“小众”博物馆你知道吗?
东方网2023-09-20 16:47:55

在中华广阔而悠久的历史上,江苏文物虽可能无法与河南、陕西等中原大省相提并论,但也是文明最为悠久的地区之一。如今遍布全省的博物馆便是江苏文物文化繁荣的载体和表征。9月18日-19日,由中央、长三角及省内主流媒体组成的“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团来到南通、盐城、淮安等地,深度报道暑期精品展览、研学旅行、教育体验、文创产品、志愿服务等,讲述特色博物馆与旅游相融合的精彩成果。

南通博物苑

一座南通城,半卷江海诗。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江苏南通的濠河之滨建立了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这里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作为普及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南通博物苑百年来一直秉承着“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宗旨,开中国博物教育之先。

走进南通博物苑,会看到一幢形制四层、内实三层的英式建筑,这是近代教育家、实业家张謇的故居濠南别业,目前展陈了张謇业绩。2020年11月12日,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实业救国”、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对张謇的实业报国的生平事迹给予肯定,特别是看到张謇用自己私人财力开设养老院、兴办慈善和公益事业,指出这体现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说起名字,南通博物苑为何是“苑”而非“院”"呢?南通博物苑党支部书记、主任杜嘉乐告诉记者,“苑”有园林、园囿的含义,还寓意科学文化荟萃之地。与一般博物馆不同,南通博物苑不仅有室内展馆,还有室外园林,开创了中国博物馆建设“馆园一体,中西结合”的先例。

张謇在后半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博物馆的倡导、筹建和兴办。他提出的关于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利用等方面的理论,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

“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进一……”这些珠算口诀,你还记得吗?在南通濠河之畔,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收藏着中国人对于珠算的记忆。

珠算,从远古的历史走来,闪耀着中华祖先的数字智慧,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2013年,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其民族性、科学性、世界性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具备珠算技能的革命者,‘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在枪林弹雨中促进革命经济工作不断发展……”每逢暑期,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就会迎来一拨又一拨青少年,馆长王海明领着孩子们参观,娓娓讲解。

在博物馆的文化厅正中,摆放着“镇馆之宝”——长 7.8 米,高 1.8 米,重达 3 吨的紫檀大算盘,采用中国传统榫卯工艺制作而成。"这把算盘是博物馆最大的,其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把紫檀大算盘",王海明表示,“我们之所以制作这样的算盘,就是要让后人永远铭记祖先伟大的发明创造,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珠算文化。”

经过升级改造,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正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展品和周到的服务,讲好珠算故事,当好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目前馆藏珠算文物史料一万余件,年均接待参观观众10万人次。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

东临黄海的盐城,依海生存,因盐得名。广袤的海域滩涂,丰茂的芦苇草荡,为海盐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春秋战国以后的数千年历史进程中,盐城一直处于中国海盐生产发达地区——两淮盐区的中心区域,曾因“两淮盐独当天下之半”而闻名。盐城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海盐业的文化史和发展史。

200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海盐博物馆兴建于盐城市区。这是我国第一座国家级盐类博物馆,凸显了盐城在中国海盐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华夏祖先率先将火融入对海洋的开发,揭开了“煮海为盐”的历史,并持续探索创造,再创“晒海成盐”的历史新章。中国海盐博物馆基本陈列《海盐华章》由四部分组成,《引海制盐》反映海盐生产技术演变,《行盐四方》阐述海盐存储、运输和销售管理体系,《盐政春秋》介绍海盐专卖制度和盐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海盐兴城》讲述中国海盐文化凝练的典型代表——盐城。另外,还设有两个专题陈列《煮海之歌》和《环海盐趣》。让观众通过一件件精美展品,“触摸”千年历史的发展脉络,“遇见”海盐的前世今生。

想了解产盐的历史吗?请来盐城中国海盐博物,这里会给你讲述海盐的故事。

淮安博物馆

淮安市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共有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为小型停车场,一楼为报告厅和文物库房,二楼为临时展厅,三、四楼为基本陈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及《徐伯璞捐赠近现代名家书画展》等四个专题陈列。

目前,淮安博物馆正在推出的重磅展览“国宝聚首,皇家器象——圆明园兽首暨清代宫廷艺术特展”,博物馆副馆长陈永贤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展览将展出包括十二生肖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以及乾隆书法、御玺和清代宫廷御用瓷器、铜器、玉器、佛造像等近百件文物,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展览由序厅、皇家富丽(宫廷瓷器)、盛世匠造(圆明园兽首)、御琢天工(珐琅器)、金玉琅琅(宫廷玉器)、妙法庄严(佛造像艺术)六个部分组成,展现了清代宫廷艺术的繁缛华丽、富丽堂皇。

在本次展览前,圆明园部分回归兽首文物已在荆州、南京、东莞、香港等地陆续展出,均引起极大的反响。此次淮安市博物馆将回归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给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历史、人文、艺术的“饕餮盛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作者:蒋瑞霞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