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苏州河上书写“新故事” 2023上艇公开赛有了“国际范儿”
东方网2023-09-17 10:08:31

图片来自市体育局

东方网记者刘辉、刘昊、汪伟秋9月17日报道:9月16日,2023上海赛艇公开赛开幕。相比于前两届,今年赛事最大的变化来自多支海外赛艇队的加入。尤其“牛剑对决”首次在苏河上演,让“国际范儿”的2023上艇公开赛书写了新的故事。

“比”在当下

2023上海赛艇公开赛从9月16日至17日在上海母亲河——苏州河水域举行。本届赛事最大变化,就是新增精英组和青少年组赛事,在专业性上进一步强化。

尤其精英组参赛队伍由剑桥大学赛艇队、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赛艇队、澳大利亚国家赛艇队等国际顶尖赛艇好手,以及拥有部分国家队队员的上海、山东、江苏等国内强队组成。 

于是,16日下午比赛一开始,上艇公开赛就迎来了巅峰对决。

在最受关注的精英组比赛中,在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比赛中,剑桥大学赛艇队、澳大利亚国家赛艇队、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赛艇队分获一、二、三名;精英组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比赛中,澳大利亚国家赛艇队、江苏赛艇队、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赛艇队分获一、二、三名。

来自剑桥赛艇队的海耶斯认为,能够获得好成绩源于,激烈的竞争推动了整个队伍前进。他透露,队伍三周前才刚刚一起训练,这是他们本赛季的第一场比赛,“因为有强大的竞争对手,迫使我们充满动力,我个人也很乐于参与这样的竞争,所有人在一起将速度推到极限。”

“这是一场很盛大的比赛。每个人都想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这也是我们在布鲁克斯想做到的。虽然我们今天没有得到冠军,但我们会努力拿回来的。”来自牛津布鲁克斯赛艇队的队员乔治·贝尔告诉记者。

而牛津大学赛艇队的主教练亨利还表示,除了极具挑战性的赛道,苏州河畔的风景也给海耶斯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在比赛过程中能看到非常美妙的风景,有那么多漂亮的建筑,这真的很特别。我必须说,中国正在打造一个很棒的赛艇比赛。”

“艇力潮头”

“艇力潮头”是本届赛事口号。寓意来自世界各地的赛艇运动员齐聚上海母亲河,以赛艇之名领潮而立,推动赛艇文化普及,以上艇赛事助力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提升世界影响力能级。

赛事的筹办与进行,也的确朝着这个目标进行。

近日,选手们参与了一场“文化中国行”活动,这些世界顶尖的赛艇运动员前往“一江一河”沿线的地标性建筑打卡,品尝上海本地的特色小吃,学写毛笔字,走进梨园,学习沪语、感受昆剧,参加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感受上海的人文风情。

剑桥大学赛艇队、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赛艇队还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中国高校展开了一次关于多元赛艇文化的漫谈,交流每个国家不同的赛艇文化,探索每一艘赛艇背后的故事,沉淀具有上艇DNA的独特文化。

“在我们国家,我的很多同龄人之前甚至从未来到过亚洲,所以我是一个幸运儿。”剑桥赛艇队的海耶斯,借此机会和队友们好好探索了一下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他登上了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个本科学习建筑专业的高才生来说,海耶斯也对上海的摩天大楼感到震惊,要说有什么遗憾,“我们待的时间不够久,这里还有太多太多值得去看的地方。”

本次“文化中国行”活动以上艇赛事为核心开展,同步进行各项衍生活动,打造一场“始于赛艇,但不止于赛艇”的深度中国文化行,为全球各地区赛艇文化和赛艇精神的对话与碰撞提供平台,同时也让国内外大众多角度触达、了解赛艇运动在上海的开展情况,展现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形象。

“志”在未来

上海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同赛艇运动之间有着一份长达百余年的不解之缘。1905年,中国第一家赛艇俱乐部划船俱乐部在苏州河畔成立,这栋“红砖小楼”经历时代洗礼及历史变迁,赛艇运动也正是从这里驶向上海,驶入中国。

如今上艇公开赛已经划行到第三届,在与世界接轨的路上,越来越有国际范儿。正如,剑桥赛艇队已经在比赛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赛艇运动,这些久经沙场的海外选手持怎样的看法呢?

海耶斯一方面告诉中国的年轻人,赛艇并不那么难上手,“需要勤加练习,一旦掌握了窍门,有了良好的节奏,接下来会水到渠成。”与此同时,他认为中国在这项运动中拥有很好的前景,“在中国,赛艇可能确实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运动,但中国的国家代表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整体上也拥有非常好的发展势头,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欣喜。”

与此同时,2023上海赛艇公开赛也在重点培育青少年赛艇文化,发起“赛艇新势力”计划,邀请上海中学、上海市世外中学、上海平和学校、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万科双语学校等五所中学的赛艇队来到赛事现场,通过青少年组500米城市冲刺赛的形式,对青少年赛艇运动提供支持和鼓励,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国际正赛标准,从小感受大赛氛围,传承赛艇文化。

作者:刘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