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开学季,大学校园开放程度恢复到几成功力?
上观新闻2023-09-15 13:30:07

开学季,沪上高校数十万学子陆续返校报到。新学期,青葱的大学校园对外开放程度如何了?校外人士能否便捷地出入校区?师生员工与市民游客是否和谐共享?

华东政法大学老楼。徐瑞哲摄摄华东政法大学老楼。徐瑞哲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各个地标级高校,发现不同地段、不同人流、不同规模的学校,校园开放管理措施和对外放开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上,从林荫绿地到运动场馆,各校不再是过去几年来的“一刀切”,而均已通过或刷卡或预约等方式实现向社会开放,甚至放得最开的高校也有免刷免约的,恢复到疫情前的全部功力。

上海财大校园。徐瑞哲摄

【基本“入校自由”】

作为“一江一河”标志景观之一,苏州河华政段堪称“开放校园”先行者。眼下,不仅苏州河右岸的滨河步道,可直接通往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的百年文保建筑群;中山公园对面的华政万航渡路正校门也完全处于开放状态,连身份证也不用刷。记者唯一找到的限制条件在于:一是外来社会车辆无法入校,仍需提前报备;二是步道东西两端设有本行政区的通行时限,深夜关闭入口;三是不能露营搭帐篷之类,也不能跳广场舞之类。

华东师大校园。徐瑞哲摄

“这是校园最大程度的开放,已没有校内与校外的差别。”今年73岁的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民,从求学到工作见证了苏州河畔40多年变迁,他家与华政长宁校区仅一墙之隔。王教授告诉记者,这样开放使学校老师与周边社区都从中受益。一来方便自己到校工作,径直而去,不必绕弯;二来方便居民到校散步散心,吸收新鲜空气,提高生活质量;三来方便游人到校参观校园,欣赏红色文化、中西文化、教育文化。“好处多多,有利无害。”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门口闸机上贴着“刷身份证”字样。李蕾摄

事实上,对于多数沪上高校,只要带着身份证,基本就“入校自由”。如东华大学等同时拥有市区与城郊校园的高校,执行同样的校门刷证管理办法,当然外卖小哥等仍送餐在校门外。相对而言,从松江、奉贤到临港等的远郊校区,比中心城区的校区开放程度更高。

在杨浦区,记者在同济大学四平路大门口看到,大门右侧为行人通道入口,左侧则为出口,当中为车辆进出通道。在右侧通道处,3台闸机上都贴有“刷身份证”字样,并用箭头表示上方黑色区域为身份证刷卡区,而下方则用于刷校园卡。无论刷什么卡,闸机反应都很灵敏,确认后便自动打开。见到有人掏出身份证,校门保安还会细心提醒:“刷身份证,放在上面的黑色部位。”

校外人员刷身份证进入校园。李蕾摄

即使没带实体身份证件,也有方法进入校园。门口保安告诉记者:“刷电子身份证也能入校;如果没有绑定电子身份证,出示身份证原件的照片,在门卫处登记身份证号码后,便可进入校园。”一位入校办事的许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刷身份证入校很方便,不用先在网上小程序里预约,再经过校内教职工审核,“流程简化很多,省却不少麻烦。”

【场馆成为“刚需”】

其实,在大学各种软硬件资源中,对社会而言最“刚需”的,莫过于体育锻炼的场地资源。“我们交大游泳馆暑期里高峰时,一天大约有1800人入馆,其中至少500人是通过校外预约渠道进校园的体锻者。”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西部,拥有高标准建设的室内恒温泳池,作为负责人的朱凤军老师告诉记者,校外前来游泳的小朋友和老年人“两头多”,毕竟全馆执行社区公益价,一张平日泳票只要20元,小泳友更是只需15元。即使双休日,50元的票价也大大低于社会游泳馆。相对于新游泳馆,校内羽毛球场馆体量小,还限于向师生或校友开放。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校园。徐瑞哲摄

华东师范大学新老两大校区的体育场馆资源,与3年前相比不减反增,并已面向校内外开放,只要在线查询并预约场地、完成缴费,进校时刷个身份证就行。记者观察,包括游泳馆、健身房等大部分场地的人流量都还好,羽毛球场地则比较紧张,其主要原因是羽毛球场地数量有限,爱好者又众多,且一片场地共享人数有限,最多也只是双打4人。

“从忙闲时段上看,各项目也有异同。”负责校园体育设施运行管理的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孙洁丽表示,比如最受欢迎的3个项目中,羽毛球、健身房在工作日人更多,游泳馆则是双休日人更多。“目前我们把场地开放的关闭时间从晚上9点延迟到10点,又缓解了一下压力。”

大家排队进入同济大学校园。李蕾摄

目前,上海财经大学游泳馆也对外开放,校外人员直接至前台买票进入;游泳馆内的羽毛球、网球、壁球场地均收费经营,需提前至现场或电话预约。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的游泳馆同样如此,付费开放并提前预约。

上海理工大学则表示,受场地资源限制,校内体育场馆要确保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和学生锻炼需要,暂不对外开放。据了解,原来上理工各个校区共有约7万平方米的体育场馆,但这几年学校陆续进行大翻修,目前校内可使用的场地只有3万平方米不到,设施资源比较紧张,改建投用后将灵活调整对外开放措施。

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徐瑞哲摄

【“供需”如何平衡】

记者在同济校门口大致计算了一下,十分钟内约有10多位校外人士,通过刷证进入校园,其他更多的是刷校园卡入校。记者从保安了解到,目前同济对外开放时段为6:00至22:00,在暑假期间的最高峰时每日达到四五千人,少的时候约有三四千人。“感觉开学后,校外人员入校人数变少了。”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外人员进校时间段则更短些,为6:30到20:00,凭电子身份证或登记身份证号尚不能入校。现在日均校外人员入校约2000到3000人,最高时超过3500人。

对于大校名校,尤其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百年校园,校方开放的入校名额对于参观人数往往供不应求,由此校方也会通过预约制度有所限流,以求达到供需平衡。带着家人专程走访上海交大徐汇校区的外地游客李先生表示,随着各个高等院校建设,“新大全”成为主流,而历史与文化的厚度无法复制,其实交大老校区并不大,人流控制后不觉得特别多,总体有序,体验感好。

大家排队通过闸机刷卡进入校园。李蕾摄

据了解,开放后,校外人员不仅可以造访校园,还能在学校食堂用餐。不过,这也造成了“甜蜜的烦恼”。并不是所有同济食堂都可用支付宝、微信或现金支付餐费,因此不少参观者只能先借用同济学生或老师的校园卡付费,再把钱转给对方。“有一天,我在食堂就遇到了好几位请我代付餐费的。”一位同济学生表示,一次两次还可以,但次数多了,还是感觉有点被干扰。

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反映,大开校门后伴有一些顾虑:比如,有时老人带小孩入校,孩子到处奔跑,校内又有车辆行驶,发生交通事故风险上升;又如,校园大草坪被随意踩踏,自行车“失踪”现象也有所增多。

校外人员正在刷身份证进入同济大学。李蕾摄

“记忆犹新的是,进入伦敦大学教学楼,与学生讨论组擦肩而过,我们轻轻地进入,悄悄地出来,互不打扰。随后,还在文宣店里挑选周边手伴……”李先生也到访过美欧等地大学校园,他认为只要不影响学生学习和教研工作,大学可以呈现更开放的态度。“通过网上数据控制总量,放宽但恰当设置上限,人性化管理和引导。”他认为,若大学够大,限流没必要,大学偏小则有必要,但需将数字化抢票和人性化导流相结合。


选稿:刘旭彤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