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竟有人用上海尾迹云造假!“流量造谣”为何屡禁不止?
上海辟谣平台2023-09-05 17:35:18

在上海天空拍到的“不明飞行物”是什么?

这两天,围绕“上海天空出现不明飞行物”的网帖走向,耐人寻味——

9月1日,部分市民在上海天空拍到“不明飞行物”,引发网友热议;

9月4日,中国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上海辟谣平台都通过官方平台指出,经过初步判断,“不明飞行物”大概率是飞机飞过后呈现的尾迹云;

同日,作为被网友提及的拍摄区域,宝山区相关部门也回复,没有检测到特殊情况,相关景象可能是飞机尾迹与晚霞的结合;

此外,很多网民在这些权威机构的说明下留言补充,表示当天在拍摄晚霞时目睹了飞机过后出现尾迹云的全过程,并非“不明飞行物”。

网友纷纷分享当天看到的实际情况

还有热心网友探讨尾迹云看似物体坠落的原因

照理说,以上信息发布后,有关“不明飞行物”的说法基本告一段落。奇怪的是,当“不明飞行物之说”被多方澄清后,截至9月5日发稿,仍有网民以“不明飞行物”为题捏造信息,而相关平台仍旧按照“算法”推送假消息。

例如,有网民及自媒体整合了他人拍摄的上海尾迹云照片,再将它们与其他有关不明飞行物图片、太空照片或影视剧截屏结合在一起,冠以“上海现不明飞行物”等标题;有的更是将此描述成“惊心动魄的天空现象”;更离谱的是,拍摄尾迹云的时间明明是傍晚,却有造谣者望文生义,称这是上海市民在早上拍日出时拍到的。

谁该为这些赤裸裸的造假行为负责?

造谣者当然难逃其咎,相关平台也不能置身事外。

记者会留意到这些网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多家平台的主动推送——因为记者在求证“不明飞行物是什么”的过程中,曾多次搜索相关内容,恐怕由此被平台的“算法”捕获,判断记者对这类消息感兴趣,从而进行了推送。

根据这一结果可以推断出3点:

第一,平台的算法有能力识别相关网帖或视频的主题——既然如此,在多方已经澄清的前提下,平台的算法为什么不能识别出谣言,阻止不实消息传播呢?

第二,算法将平台与造谣者捆绑在了一起——平台选择推送是因为算法知道目标受众感兴趣,大概率会浏览相关信息,从而为平台赢得活跃度和浏览时间;造谣者之所以知假造假,是因为知道利用平台的推送规则、流量分成机制等,可以由此得到阅读率,换来真金白银。

第三,算法能知道网民的个性化偏好,实现精准推送。

记者还注意到,在近期多地警方发布的谣言查处情况通报中,频频出现“为流量造谣”。

比如,北京房山警方通报,房山区周口店镇一条河道内出现碎金的消息实际是隗某某为提升个人社交账号热度,网购黄铜颗粒在河道内抛撒,并在河边以“收购黄金”为噱头,吸引附近部分居民前往捡拾。

再比如,大理警方通报,网传“云南大理古城内教堂发生妇女无故失踪案”是当事人杨某为博人眼球,臆想编造的虚假信息。

还有,在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通报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如“刘某某编造‘医院人为纵火’网络谣言案”“孟某等人编造‘上海幼儿园女教师卖淫’网络谣言案”“陈某某编造‘徐汇交警撞死外卖骑手’网络谣言案”“贺某编造‘上海地铁站无差别杀人’网络谣言案”等时,也都提到当事人造谣的目的之一是“博取关注”。

可见,打击造谣传谣行为,除了当事人要被依法惩戒,也要对算法和流量出手。

或许流量是互联网平台的立身之本,也是不少自媒体或机构的盈利基础,但为博眼球、为流量造假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上海辟谣平台每次澄清这类谣言后,都能收到很多读者留言,希望严惩造谣者和传谣者。

可是,“流量导向”“算法为先”仍旧是不少平台的商业模式,面对谣言,除了封停造谣传谣者的账号外,平台却没有对这一颇受诟病的商业模式出手。于是,并未从根本上杜绝造谣和传谣行为。

治理谣言并不是要求平台放弃流量和算法。但是,基于“科技向善”的角度,平台完全可以调整算法、善用流量——

第一步,当互联网上某条信息被判定为谣言后,算法能不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已经在传播的谣言,为它们打上标签,提醒公众不要相信;

更进一步,在算法的帮助下,平台能不能下架那些错误消息?

还有,权威机构发布澄清信息后,算法和流量能否助力这些信息,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们?尤其是定向推送给可能浏览过错误信息的受众?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有相当一部分网民的学历并不高。他们中,有的容易被繁芜纷杂的网络信息所误导,难辨真伪;还有的对造谣传谣的危害度认识不足,或是被人利用成为造谣传谣者,或是为了满足“自己出名”“增加关注度”的私心而走上违法道路。对于这些人群,很需要算法和流量,让他们接触到更多正面、正确信息,增强识别和抵制网络谣言的能力。

此外,其余网民在批判造谣者和传谣者时,也可以从我做起,支持辟谣——看到谣言,主动举报投诉;看到辟谣澄清的信息,多多转发。也许每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汇聚起来,不仅有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真相,也有利于推动算法改变,让看不见的算法发现:原来,更多人期待的是正确的声音。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