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健康】查出肺结节要不要忌口?哪些食物以后要少吃?
上海长宁2023-08-25 19:58:43

肺结节是指肺内的异常肿块或者结节,大多是通过肺部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者CT扫描被发现。虽然肺结节性质通常为良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是肺癌早期表现的可能性,仍需要密切关注并接受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而在饮食方面,很多人得知自己患有肺结节后都会担心是否需要忌口以及哪些食物需要少吃。

查出肺结节到底需不需要忌口?对于肺结节患者来说,并没有绝对忌口食物。相反,科学合理饮食显得非常之重要,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促进身体康复和治疗。哪些食物需要少吃?

1.刺激性食物

辣椒、剁椒、炸鸡、油饼、酱料等属于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容易导致胃肠道不适和消化不良。肺结节患者应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食用。

2.高盐分食物

高盐分食物摄入后可能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增加体内液体负荷,对于肺结节患者而言并不利于身体康复。因此,要注意减少摄入含盐量高的食物,如咸菜、腌肉、咸鸭蛋等。

3.富含咖啡因和刺激性饮料

咖啡因和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可乐等,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肺结节患者的焦虑感。所以,生活中需注意限制饮用量。

肺结节患者饮食中注意这6点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便秘等问题。生菜、韭菜、带皮的苹果、香蕉和燕麦等食物中富含膳食纤维,可供肺结节患者选择。

2.增加抗氧化剂的摄入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西柚、柑橘、青菜、胡萝卜等,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肺部健康。

3.选择低脂肪食物过多的饱和脂肪摄入可能增加肺结节患者心血管负担,宜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动物瘦肉、新鲜鱼肉、黄豆、红豆等。4.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对于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建议肺结节患者选择鱼肉、禽肉、豆腐、低脂奶制品等作为蛋白质来源。5.平衡饮食包括合理搭配膳食,确保每日营养素摄入均衡,既要包括健康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也需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6.饮食与治疗相结合合理饮食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不能单纯依靠其来治疗肺结节,还应结合医生的建议和其他治疗方法,如停止抽烟、放宽心态、使用药物、进行手术等,来提高疗效。肺结节患者在饮食上并没有绝对的忌口,但需要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含盐量高的食物和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同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适量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优质蛋白质等,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综合治疗,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肺结节问题,促进疾病的康复与健康!

选稿:马骏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