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莫斯科连续6天遭受无人机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未来俄罗斯频遭袭击恐成常态
文汇报2023-08-23 22:52:12
WechatIMG23.jpg▲8月23日,警务人员站在莫斯科中心商务区一栋受损的建筑旁。

当地时间8月23日凌晨,莫斯科及周边地区再次发生无人机袭击事件,其中一架被电子战设备压制后撞上莫斯科市中心商务区的一栋在建建筑,并造成周边两栋五层建筑的几扇窗户撞碎。这是莫斯科及周边地区连续第6天发生无人机袭击事件。

莫斯科中心商务区再遭无人机袭击

当地时间8月23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23日凌晨,基辅政权又一次企图用三架翼型无人机对莫斯科实施恐怖袭击,被俄防空部队挫败。其中两架无人机在莫斯科州莫扎伊斯克区和希姆基区上空被防空设备摧毁。第三架无人机被电子战设备压制,失去控制后撞上莫斯科城一栋在建建筑。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同日表示,一架无人机在凌晨撞上莫斯科城一栋在建建筑,由于无人机的撞击,相邻两栋五层建筑的几扇窗户被打破。行动部门人员已赶赴现场,目前紧急部门正在“莫斯科城“范围内进行检查,初步消息显示,无人员伤亡。这是莫斯科及周边地区连续第6天发生无人机袭击事件。8月22日,2架无人机在莫斯科州被防空系统拦截,分别在奥金佐沃区恰齐镇和克拉斯诺戈尔斯克的帕夫申斯卡亚波伊马小区。无人机坠落时产生的爆炸波导致一栋高层建筑窗户被击碎,汽车受损。8月21日,俄国防部表示,莫斯科时间8:16,一架乌克兰无人机被防空部队及时发现并在莫斯科州伊斯特拉区上空摧毁。8月20日,莫斯科时间4时左右,一架无人机飞过莫斯科州斯图皮诺区,飞向莫斯科方向,无人机被电子战设备压制,失去控制,在无人区坠毁。8月19日白天,俄防空部队挫败一起基辅政权用定翼无人机对莫斯科和莫斯科州目标实施袭击的企图,无人机受到电子压制后失控坠毁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区普季尔科沃附近的无人地带。8月18日凌晨4点,乌克兰无人机试图在夜间攻击莫斯科和莫斯科州设施,在被防空系统击中后改变了飞行轨迹,落在莫斯科克拉斯诺普列宁斯卡娅河堤附近的一栋非住宅建筑上,未造成人员伤亡或引发火灾。

莫斯科地区频遭袭击恐成常态

截至目前,乌克兰尚未承认上述无人机袭击是乌方所为,但泽连斯基此前有关“战争正逐渐回到俄罗斯本土”的言论被舆论认为暗示意味明显。莫斯科及周边地区连续发生的袭击方向包括南部、西南、西部和西北部,发生无人机坠落的地区波及莫斯科远郊、近郊和城市中心,无人机坠落地区包含商业区、城市居民区、农村和无人区。多次导致多个机场被迫短期关闭。舆论和专家认为,受多处因素影响,莫斯科地区频遭袭击恐成常态。一是乌方拥有充足的无人机资源。俄专家称,西方对乌克兰军工的支持是重要因素之一,如从美国获得网络、GPS导航系统、无人机研发和生产所需的IT技术等全面支持。目前,乌克兰拥有多个无人机机型,改装他国生产的一款商用无人机,生产自己的UJ-22“天空”无人机。UJ-22无人机使用GPS导航,能在低空(50-100米)飞行,最大航程800公里,可携带10公斤弹头。乌军还拥有苏联时期研制的图-141无人机,能携带300公斤的弹头,摧毁1000公里外的目标。二是无人机拦截确有难度。连续发生多架次无人机在飞抵靠近莫斯科中心上空才被击落,表明俄罗斯的反无人机体系存在一定漏洞。这些无人机在城市上空超低空飞行确实很难探测,而且俄军对来袭无人机进行拦截,还受到多种非技术方面的因素制约。反无人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使用电子战,比如对导航信号进行干扰,使无人机无法获得导航和控制信号。三是难以持续进行大功率干扰。因为大功率干扰会影响俄自身相关系统的运转。比如,如果干扰GPS信号、“格洛纳斯”信号,俄境内民航飞机也会受影响,带来很大安全隐患。所以俄方很难在境内,特别是莫斯科地区进行大范围、大功率的持续GPS信号干扰压制。每次无人机事件前后,相邻的机场也都只是临时、短时间关闭。四是拦截难以避免发生附带损伤。按照俄罗斯国防部信息,来袭击无人机多被击落或干扰,但无人机被击落或被电子干扰系统干扰后坠落,这也会对地面民众以及相关基础设施造成影响。近期莫斯科一些建筑遭到无人机袭击,似乎不少是坠落或失控的无人机造成的附带损伤。

记者发现莫斯科南三环路汽车导航完全失灵

除莫斯科及周边地区处,与乌克兰邻近地区遭受无人机袭击的频率更加大。俄也正研究、实施相应的防御与反制手段。 一是加大对对方的打击力度,但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例如,加强情报工作并找到无人机制造厂房,然后进行源头打击。俄国防部发言人7月30日宣布,俄军用导弹摧毁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莫吉列夫卡地区的一个无人机服务中心。前一天,俄军还摧毁了哈尔科夫地区一个乌军无人机组装车间。俄军还对乌军训练无人机的地方进行了一系列先发制人的打击。二是加强莫斯科外围的防空工作。近期,虽然有无人机经常突入莫斯科地区,但未能直接对莫斯科的重要目标造成严重损伤。当前,俄军一方面重点加强了莫斯科市中心的地面防空系统,包括在国防部屋顶以及其他建筑物上部署“铠甲”弹炮合一短程防空系统。另一方面加强莫斯科外围地面防空系统的部署密度。22日,记者从俄外交部返回记者站驾车途中发现,经过城市南三环路(无人机来袭的主要方向是南部和西南)时汽车导航完全失灵,导航无法定位、无法导航;此前在城市中心地区不时会发生类似现象,但在三环外还是首次。7月底,有报道称,乌军司令部发布视频威胁称,乌军将在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日“袭击莫斯科”。7月31日,有英国媒体以此为题发布消息称,他们注意到乌克兰武装部队发布了一段警告俄罗斯的视频,内容显示,在未来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乌克兰将对被俄控制的地区及俄多个城市发动袭击,并最终在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日“袭击莫斯科”。舆论认为,24日莫斯科大概率仍将发生无人机袭击事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孙昌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