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越来越多!上海近300个小区都发现,紧急提醒:千万不要投喂
周到2023-08-19 16:49:14

随着城市建设越来越完善,不仅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开启它们的都市冒险之旅。

此前,媒体报道过松江泗泾米兰诺贵都小区来了几十只拖家带口的貉,与小区居民一起生生上演了一出连续剧。

大家的小区里发现过貉吗?据了解,目前上海有近300个小区都发现了貉!可能与人产生冲突……貉越来越多该怎么办?

近300个小区有貉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

上海越来越受野生动物的青睐

截至今年5月,上海已记录到鸟类22目80科251属519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4.6%,野生鸟类占上海野生动物种类总数的84%。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已监测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0种,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超过325种,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

这些野生动物有的怕人

尽可能远离人类主要活动区域

来繁衍生息

有的却倾向于和人做邻居

“潜伏”在上海众多

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小区里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貉就是典型的“进城野生动物”,它们似乎更喜欢和适应城市环境,近年来在上海“貉丁兴旺”,数量约在3000只至5000只,且分布区域持续扩大。

图片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介绍,截至去年11月,上海至少有260个社区或绿地有貉分布,除了崇明,上海其他区均记录到貉,松江、青浦、闵行3个区的貉最多、分布最集中。而到了今年,上海有貉的小区又增加了,已接近300个。

2022年,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启动了“貉口普查”,计算出了有貉分布小区的貉密度:被调查的50个小区中有22个有貉分布,平均每个小区有10.82只貉,平均密度为1.08只/公顷。

上面这些数值

可以看作是一个基准值

小区内貉的密度不超过它

貉就基本处于“潜伏”状态

密度远远超过它

则会大幅增加人貉相遇

甚至产生矛盾的概率

图片

▲志愿者在调查小区时拍到的貉,佩戴了GPS项圈

当一个居住区貉的数量和密度激增后,越来越多的貉可能迫于生存压力,更频繁地从小区绿化带、建筑沉降缝等隐秘的角落走出来,进入人类的主要生活空间,寻找水源、猫粮狗粮和居民种的菜,又或者翻湿垃圾桶和落地的湿垃圾袋“捡漏”,与人相遇甚至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便随之变大。

一般貉一年一胎可产五六只崽,有研究认为,在居民的持续投喂下,这些幼貉不愁吃喝,存活率相当高,一个现存20多只成年貉的小区,经过一年的繁殖,有可能将种群数量增加到100只以上。

上海市林业总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科负责人季镭表示,这几年可以明显感到整个社会对貉的认知加强了,但不少居民还是对貉缺乏了解,将貉与野狗、浣熊等动物混淆,进而以错误的方式对待貉,这对人对貉都是不利的。

据了解,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上海城市常见野生动物“怎么办”社区管理手册》,分享了沪上部分小区与貉和谐共处、成功控制貉数量等方面的经验都将被提炼、吸收进手册,并推广普及到更多小区。

图片图片

停止“溺爱”,千万不要投喂。在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中有一句流传语——“上海貉看松江,松江貉看‘御上海’”。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御上海社区里貉的数量。

“听居民代表说,小区可能有三四十只貉。”御上海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许晖坦言,自己刚到御上海工作不久,之前只是对御上海有很多貉略有耳闻,当自己在晚上目击到五六只貉成群结队地在小区假山、河道旁散步时,内心感到了很大的震撼,随之而来的是担忧:“这么多貉,居民碰到了该怎么办?有没有办法控制它们的数量?”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顾问冯一迪表示,管住吃喝、在不伤害貉的情况下封堵它们的住所,是有效控制貉数量的两大“法宝”,尤其是管住吃喝,俗称“饿走”,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此外,在垃圾桶周围放置气味刺激的物质,比如樟脑丸、胡椒粉、辣椒水等,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正在上海的一些小区进行试验。

图片

▲貉在夜色中翻找垃圾 武亦乾摄

2020年夏天,因为有几十只貉在小区里出没,松江区米兰诺贵都小区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

当时,小区在林业部门、高校、社会组织的共同指导下,通过加强生活垃圾投放点的管理、抽干景观水体和喷水池等水源、与爱猫人士协商规范投喂方式等措施,很快就将一部分貉逼走。这让米兰诺贵都成为许多受貉困扰小区学习的榜样。

“今年有关貉的投诉几乎没有。”泗泾镇向阳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洁表示,从去年开始,米兰诺贵都的居民普遍反映不像以前那样经常看到貉了,连深夜、凌晨巡逻时最容易邂逅貉的保安也说很难见到。

陈洁认为,能够控制好貉的数量,还与去年到今年在貉的非繁殖期(每年9月至次年3月)及时填补小区建筑物沉降缝有关,“借住的房子没了,就要搬家了。”

图片图片

御上海居委会还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建,推出“貉谐相处”项目,邀请专家进小区授课,带着居民在小区里找貉聊貉,教会大家科学对待野生动物的“四不”方式:不害怕、不投喂、不接触、不伤害。

“人为的‘溺爱’,比如居民的无节制投喂,是导致小区内貉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目前的主要难点正是如何规范投喂行为。”御上海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许晖说,根据专家的建议,貉的攀爬、跳跃能力不强,可将猫粮放置于距离地面至少1米的高处,这样貉无法够到。

此外,许晖表示,御上海可能先从投放的时间开始规范,白天投放,晚上不鼓励投放,错开大多数貉深夜到凌晨的出没时段。

今年10月1日就要施行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还规定,禁止投喂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普法也将成为劝阻胡乱投放猫粮行为的有效手段。

图片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