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东方快评丨学制“加时”外,人才“提质”更关键
东方网·东方快评2023-08-15 09:49:16

近期,国内多所高校发布了最新的研招考试调整通知或正式的招生简章,不少高校从2024年起将延长研究生学制,引发社会热议。(8月13日大洋网)

根据有关信息显示,如上海体育大学决定从2024年起将博士生的学制统一改为四年;陕西理工大学则将所有学科专业的学制均设定为三年。对于这样的学制变化,有的网友的意见较为理性,认为偏短的教育学制不一定能适配社会系统发展变化,且有教育功利主义之嫌,因而将之延长是必要之举。有的网友表示“喜忧参半”,“喜”的是延长学制可以给找工作带来一段缓冲期,“忧”的是多出来的时间也会增加学费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也有网友不无调侃地表示,再延长一些,毕业就可以直接退休了。

实际上,就事论事,过去几年,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开始对研究生学制进行调整,延长学制,尤其是专硕学制,成为了一种趋势。去年10月,话题#多所高校延长专硕学制至3年#一度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而研究生学制调整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还是以下两方面:一则,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延长研究生学制成为必然选择。根据7月5日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124.25万,比上年增加了6.60万。而在2013年,招生人数为61.14万。近10年间,招生规模扩大了一倍之多。就此来看,延长学制无疑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为充裕的学习时间和深入研究的机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则,延长学制也能够适应新时代对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某种程度而言,延长学制可以使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专业技能上获得更全面的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毋庸置疑,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担负着知识创新、发展尖端技术以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可谓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当前多所高校延长研究生学制绝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跟风从众,而是基于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主动关切和积极回应。

当然,对于高校来说,研究生学制调整不仅简单意味着教育模式的变革,也带来了许多影响和挑战。比如高校需要更加重视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生学制延长也给准备考研或申博的学生带来了适应和调整的压力,此外,研究生学制调整也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此角度,在学制延长的情况下,如何持续探索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更为关键。

具体而言,一方面,高校必须因人而异、因校制宜,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点、拥有的教育资源状况以及培养模式等因素来综合考量研究生学制。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探索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制订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加强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研究生培养,推动教学和科研的深度融合。同时,高校还应注重以弹性化的学制设计作为制度补充,加强对研究生的分类教学管理和指导,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

言而总之,学制调整牵一发动全身。对于高校来说,高校需要在招生规模和培养质量之间寻找平衡,探索创新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研究生真正成为具备高水平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学生也需要适应新的学制调整,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专业能力。

作者:艺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