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提示】高温环境下正确充电很重要!纯电动汽车车主看过来
上海长宁2023-08-13 09:37:49

充电

是每个电动汽车车主的日常尤其是纯电动车车主但是电动汽车充电并不像手机充电一插一拔那么简单
掌握正确的充电方式对延长电池寿命和避免意外事故尤为重要今天我们一起了解电动汽车充电的那些事


图片


1

图片

纯电动汽车的充电原理    

是什么?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比较大

一般都可以进行快充或慢充



图片


2

图片

快充或慢充两种充电模式

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知道电网中的电是交流电而动力电池中的电是直流电
充电简单来说就是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充入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中的过程
“慢充”,指交流慢充,顾名思义用的是交流充电桩,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使用过程中,把电网的交流电输入电动汽车的慢充口。交流充电桩只提供电力输出,不直接对电动车电池充电,需连接汽车内部的车载充电机器,通过车载充电机器把交流电转成直流电,再输入电池,完成充电。一般的车型需要6到8个小时才能将电池充满。
图片
“快充”,指直流快充,一般指大功率直流充电,用的是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是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也是与交流电网连接,但与慢充不同的是,它先把电网的交流电在桩内就转化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输送到电动汽车的快充口,电能直接进入车辆动力电池,可以在1个小时甚至更快时间内充电至80%。
图片
慢充功率较低,充电时间较长适合在长时间停驶时补电
快充功率较高,充电时间较短适合临时应急补电


图片


3

图片

快充伤电池,是真的吗?


快充对电池的伤害程度还得看使用频率,单是所谓的“快充会伤电池”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准确的来说应该是频繁的快充相对于慢充来说,会对电池造成伤害。
就像是吃饭,慢充是“细嚼慢咽”,虽然充电速度慢,花费时间长,但是可以减少虚电,延长电池寿命;快充是“狼吞虎咽”,充电时间快,占用时间短,但是容易产生虚电,影响电池寿命。
所以,如果在在充电条件便利的情况下,建议尽量以交流慢充为主,直流快充为补充的充电方式,合理使用就好!如果偶尔需要使用快充,也不必过于纠结。


图片


4

图片

除此之外

我们为电动车充电

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图片

遵循浅充浅放的原则


有些电动汽车车主总习惯等到电量快耗光了才去充电,以为充电次数越少对电池越好。


这样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动力电池的使用周期是按照循环使用次数来计算的,跟充电次数没有关系。电量过低很容易造成动力电池出现亏电,长期亏电会严重损害动力电池。


当电池电量低于20%时,就应该及时充电了,如果继续使用,电池的总容量会受损降低,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车主可以通过网上国网App“找桩充电”功能,了解充电场站、充电桩数量等情况,同时了解相邻充电站的距离,根据自己预估的续航里程,暂定好要去的充电场站以及充电次数。避免绕远路和不必要的路线,也能达到节电的目的。



网上国网App“电动车”频道

图片


图片

车辆长时间暴晒后不要立即充电

电动汽车经过长时间暴晒后,电源箱温度攀升,会导致电池温度上升,此时立即给电动汽车充电,会加速车内线路老化、损坏。


图片

夏天尽量夜间充电

在烈日下充电,会显著增加热管理系统的负担,相较于夜间充电出现问题的概率会更高。


图片

避免在雷雨天气充电

下雨伴随打雷时,千万不要给电动汽车充电,以免雷击,引发燃烧事故。


图片

车辆充电时人员最好不要在车内停留

在充电过程中,存在高电压、高电流等危险因素,虽然发生意外的概率很低,但也要以防万一。


在高温环境下不良的充电习惯极易引发电动车辆自燃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哦~


选稿:张丹洋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