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百年建筑如何守护?他们守望互助共筑美好家园
上海徐汇2023-08-11 08:25:51

漫步梧桐树下的徐汇区湖南街道武康居民区,每个人都会对这个高度开放、流动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定义。

2023年,司法部、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命名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决定》,曾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无邪教示范居民区”等诸多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武康居民区再获殊荣,也是今年徐汇区唯一获评的居民区。

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发生在武康的点滴往事与难忘瞬间,回眸片区治理与人情温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武康居民区

“咚咚咚……哐哐哐……”武康大楼一楼大厅传来一阵阵敲打声,居民们纷纷闻声寻来。原来,年代久远的武康大楼出现渗水情况,物业公司请来的维修工把武康大楼一楼大厅的老柱子敲开了,随手把瓷砖碎片扔进了垃圾桶。

图片

武康大楼一楼大厅

“哦呦,这么好的一根柱子怎么被弄成这个样子!”居住在武康大楼里的上海戏剧学院退休教授、著名画家秦忠明匆匆赶来,看到大厅里狼藉一片,不由眉头一紧。他赶紧跑到垃圾桶旁,把敲下来的碎片捡出来,再用胶水一一黏贴复位。足足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把柱子修补完。秦忠明擦了擦头上的汗珠,默默地离开了。

图片

武康大楼居民、著名画家秦忠明教授(中)向武康居委会赠送亲笔手书的“武康汇”书法作品

01

历史传承靠大家

居民共护百年建筑

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楼,旧称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

其实,早在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武康大楼居民们就有了保护历史建筑的意识。“武康大楼”居民自治小组的组长、武康居民区党总支第二党支部支部委员刘瑞璐回忆道:“武康大楼的走廊里有很宽的钢窗,那些钢窗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当时工程队提出,要把新大楼里的钢窗全部拆掉,大家都不愿意。“如果当时真被拆掉了的话,现在武康大楼的味道要差很多!”刘瑞璐激动地说。

从2014年8月起,受湖南街道的邀请,著名作家陈丹燕、原文新报业集团社长陈保平、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等多位专家开展口述历史可行性的论证,并以走访、座谈等形式征求居民意见。正如著名作家陈丹燕所说:“千言万语,归根到底就是对这个城市的一点爱和痴迷。”武康大楼,正通过“口述历史”项目,讲述背后的人与事,也通过这个项目,使市民对它的百年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刘瑞璐说,大楼里好多老人都参加了“口述历史”项目,自己也有幸一同参与。每当大楼里有新搬来的邻居要装修,一听到有敲东西的声音,大家都会出来看看,“侬好,不能敲掉承重墙,不要破坏大楼结构,大家都要有保护意识。”刘瑞璐说道。

不仅如此,许多看了“口述历史”的市民都慕名而来,想要看看武康大楼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但由于私人住宅不方便对外开放,居委会曾在一楼布置了一个展示区域,陈列的都是武康大楼居民捐赠的带有时代烙印的私人物件,供市民参观。

图片

武康大楼居民自治小组

02

邻里守望互助

关心贴心更暖心

武康居民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高龄独居老人较多,全靠武康居委会关心、居民间相互帮助,爱与温暖在社区间传递。

武康大楼居民自治小组副组长、“老伙伴”计划志愿者葛雅萍时常会登门陪楼里的独居高龄老人聊聊天,也会因从国外回沪小住邻居的一句“国外的米苋太难吃,孩子想吃上海的米苋”,而特地买了菜烧好送上门。

刘瑞璐也是“老伙伴”志愿者的成员之一,每次进出见到结对的两位老人,她都会上前打招呼。有一次,刘瑞璐得知结对老人住院,即便天气将近40℃,还是顶着烈日和老人的儿子一同前往医院探望,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认出了刘瑞璐,激动地握住她的手,眼中泛起泪花。

图片

武康大楼党员志愿者走访大楼住户、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

03

社区单位无私奉献

齐心协力共筑美好家园

在武康大楼底楼的沿街商铺,有这样一些单位,他们慷慨奉献自己的资源,为武康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让居民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正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在如此繁华的淮海中路上,有一家城市书店——大隐书局,古风禅韵与百年历史的大楼融为一体,为上海增添了一丝旖旎风情。大隐书局会不定期开一些免费的讲座,每位喜欢读书的武康居民都可以前来参加。不仅如此,每当居委和居民自治需要开会时,他们也会非常热心地提供场地。武康路上的书画室“洁思园”也为喜欢书画的武康居民提供了平台,居民们可以进去喝茶聊天,好不惬意。

武康大楼里的房屋性质比较复杂,所以大楼里没有业委会。为了大家遇到问题时能一起商量如何解决,武康大楼居民自治小组楼管会成立了,对大楼实行自我管理。

秉持着“我爱我家”的理念,武康大楼79户居民共同守护这艘百年“巨轮”,随着自治意识不断被唤醒,相信居民们的凡人善举必将续写又一个“百年传奇”。

图片

大隐书局为武康居民上国学课提供场地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