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立秋话“三抢”
今日闵行2023-08-09 09:59:56

图片

立秋话“三抢”

文/王孝俭

今天是立秋,上海人晓得,从气候上来讲,还在暑中,离真秋还远。但对农家而言,则是性命交关的季节,只是因为立秋当天插下去的稻秧,秋后是颗粒无收的(指双季稻晚稻必须要抢在立秋之前完成插秧任务,否则由于气候改变,过了立秋插的秧,产量会很低,或者成瘪谷甚至不长稻谷)。然也盼着它的到来,也只是为忙了半个月能坐下来吸口气。

图片

四十年前,立秋节气之前是农民人人而畏的“三抢”。三抢就是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抢管棉花。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推广三熟制后,上海郊区农民再无闲暇辰光,且不容怀疑三熟制的合理。

三熟制的核心是一年要种早、晚两熟稻,而时间则在5月到11月。5月收三麦,早稻插秧,7月下旬刈而种。一个生产队四五十劳力,一百多亩早、晚稻,全靠人工劳作。每天晨5点钟开早工,7点钟吃早饭,半个钟头又上工,中午11点歇工吃中饭,下午1点钟上工,晚6点钟收工,晚饭7点钟上夜工,做到田头仓库场地清场为止。天天连而转。

清晨睡梦未醒,队长挨户敲门催工,女子田间割稻,淖泥及小腿,蠓飞子在头上旋转不断吮血,奇痒难熬。男子用竹夹扁担蹒跚担青稻上田埂,一脚高一脚低。一个清晨,块田全清,灌水,拖拉机旋犁碎土,老把式用水牛平地。牛常因田火烫而跳出田畝,不肯下田。

图片

下午三四点钟插秧,当日完成。一到晚上,田间装“小太阳灯”照明。待收工已是一片新绿。仓库场地则灯火通明,绿尘飞扬,满场青草香,当日收下的早稻必须当日脱粒完毕,不容堆积隔日发霉发黄。

大家一日三顿,几为标配,粞米饭炒落苏豇豆拌黄瓜萝卜干,咸菜豆板汤。家境稍好,有红烧咸鱼烧落苏。没几天,人人精瘦而黝黑。

待最后一块稻田插完秧,必是8月4日、5日、6日的前一天,也就是立秋日的前一天。当收完稻田最后一根秧绳,仓库场地上的灯熄灭,大家嘻嘻哈哈回转家门。新米粥已烧好,没有秋后晚稻粥那样稠粘,就着萝卜干醃落苏,仍有新米的清香。晚饭后,在屋前场地坐竹椅摇蒲扇乘凉,女的还在忙洗碗洗衣。一切正常,半个月累苦已过去。

图片

1979年前后,又有上级传来话,三熟制伤人力又伤田,不合种田规律,决定停止。两个矮子总抵不过一个长子,早稻亩均产量四五百斤,出米率不到6成,米饭僵而难吃。这年暑假,我回插队的生产队做了几天农活。那已是过了立秋,晚稻均已活棵,老队长正在田间一大把一大把撒肥田粉。他见我挥挥手,说明年种单季稻了,今年是最后一年种双季稻,苦出头了。苦出头了,确实,一亩田收四五百斤早稻,每斤7分,半个月的苦累,后之二三个月的劳作,只是为种而种,一种谁也说不清的为什么要种双季稻。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作者:王孝俭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