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六年“催更”终于盼到大结局,京剧《七侠五义》(下本)首演火爆
新民网2023-08-06 17:52:44

阔别上本六年,海派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下本)昨今两晚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首演。一位忠实戏迷激动地表示:“20世纪80年代我才二十多岁,曾在劳动剧场(天蟾逸夫舞台)看过老版《七侠五义》(头本),这次看下本可是等了有四十多年!”

精妙机关展现连台本戏特色

下本的剧情紧接上本,“五鼠”与新出场的巡按颜查散以及沈仲元、智化、艾虎等侠客与襄阳王为首的反派阵营展开激烈的正邪较量。舞台上刀光剑影,暗流汹涌,一系列惊险武侠技巧看得台下观众热血沸腾。十二处大场景以及数个大型机关,比上本更丰富的舞台装置对舞美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历经争分夺秒地装台、换景,演员与机关装置之间充分磨合,呈现了出彩的舞台效果。

武艺卓绝的白玉堂、为民除害的颜查散、义字当先的蒋平等侠士以及恶贯满盈的襄阳王、诡计多端的邓丽姑、不择手段的邓车等反派人物轮番登场。邓丽姑刺杀颜查散,道具机关呈现“飞人”场面惊心动魄;初探冲霄楼时,白玉堂面对大型吊桥机关,展现了高难度身段动作;二探冲霄楼时,角色稍不留神便会触发一处石像隐秘机关,把人困住;三探冲霄楼时,襄阳王亲设的八卦阵,会让舞台上呈现移动交错重叠的镜面幻境效果,观众跟着白玉堂一起步入迷局探险;蒋平水下捞印时,多媒体影像会出现暗流汹涌的寒泉水面特效,为观众营造水底激战的沉浸式体验,威亚技术也助力展现蒋平捞印后浮出水面的效果。

邪不胜正,当众义士终于突破重围夺取神像,台下掌声经久不息。看完近3小时的演出,观众一路热议:“正反派的数次交锋悬念迭起,点亮了每个人心中的武侠梦!”“将当年盛极一时的武侠大戏再搬上舞台考验的是剧院传承创新的综合实力。人物多而不乱,各行当角色都塑造得个性鲜明,繁重的武戏技巧层出不穷,也有‘吃鱼结义’这般有趣的文戏,英雄大义令人动容。”

两代主创接力塑造文武群英

下本导演陈金山曾在20世纪50年代的演出中跑过龙套,也是20世纪80年代《七侠五义》剧组的主创,更是2017年首演的上本导演,他带着上京这一批青年人才把绝活都亮出来,在新一代观众面前重焕光彩。

首次参演连台本戏的武生郝帅表示此次饰演气宇不凡、文武双全的武林侠客白玉堂,此次他不仅有繁重的武戏技巧,还有特别设计的唱段考验,为了磨炼唱功,开排以来每日吊嗓一小时已成为郝帅练功的“必修课”。在三探冲霄楼的剧情之中,郝帅先后展示了茹派、盖派两套动静结合的“走边”以及惊险的群戏打斗,他还参与设计了几段精彩“枪花”,凸显人物武艺超群的形象。

由武丑郝杰饰演的蒋平不仅有吃重的文戏场面“旅店会兄”,展示扎实的念白功力。“寒泉捞印”一场颇具挑战,有三张桌高度的“下高”,自曝有恐高症的郝杰也是克服了心理恐惧,出色完成,尤其是水底与恶蛟缠斗的舞蹈极具韵律感。在最后一场群武戏中,他还将灵活运用鲜少亮相舞台的兵器“峨眉刺”。武旦冯蕴饰演的反派邓丽姑诡计多端、身形矫健,有踢枪等一系列精彩出手展示。花旦杨扬突破行当界限饰演了泼辣爽朗的七奶奶,“吃鱼结义”一场的大段念白十分考验角色驾驭能力。

《七侠五义》文戏的唱腔设计亦别具一格。唱腔整理金国贤也是20世纪80年代就参与创作的资深主创,此次全剧唱腔结合每个人物心理活动进行创作,他特别为马叟、马铨父子编排了具有麒派特色的唱腔,以展示武戏技巧为主的白玉堂也有流水板、快板、散板组成的个性唱段。

剧中颜查散饰演者傅希如在金国贤的指导下首次尝试在上一版基础上整理个人全部唱腔。他曾在上本中饰演白玉堂,此次在下本中饰演儒雅稳重的颜查散,角色唱段涵盖西皮的原板、快板、导板等多种板式、调式,在“行辕夜话”里先是唱出一腔愁闷,继而让白玉堂豁然开朗,坚定了两人携手除奸的信念。

演出吸引了不少看过上本演出的戏迷慕名而来“追剧”,他们纷纷表示“等了六年终于圆梦追完大结局”,看到下本风格与上本一以贯之,观众也盼望可以尽早看到上本、下本连演。(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作者:赵玥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