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药引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吃中药的这些小技巧,很多人不懂!
上海普陀2023-08-06 16:50:55

问:药引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药引子”。

那么,到底什么是药引呢?药引的作用又有哪些呢?

其实,某些药物或食物,配入药方中对身体某部位或某些病症有特殊导向或效用,就被称为药引。

《医学阶梯·药引》言:“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古人用汤,必须置引。”

药引的作用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

01

引药归经

药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用淡盐水为引送服,取咸能引药入肾之意,更好地发挥补肾作用。

中成药川芎茶调颗粒(丸),其原为散剂,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需用茶水来调服的,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

在方中,清茶作为药引,有清利头目、醒神开窍的功效,可引药达经,直至病所。

02

增强疗效

药引可增强疗效。

如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咽痛时服用银翘解毒丸(散),以芦根、竹叶作药引,其清热退烧功效会更强。

治疗风寒感冒畏寒恶风时,服用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或伤风停,可以生姜、葱白作药引,因葱姜味辛性温,能发散风寒,加强发汗解表的功效。

八正散用灯心草为药引,既可导热下行而通关窍,又能增强通淋除湿的作用。

03

解毒作用

比如生半夏、生南星毒性较大,含半夏或南星的方剂中用生姜作药引,以降低全方毒性,减轻其副作用。

04

缓和药性

有些药物作用峻猛,加些药引可缓和药性,保护正气。

比如汤方凉膈散以白蜜作药引,既可缓硝黄竣下之性,又能存胃津、润燥结。

葶苈大枣泻肺汤以大枣为引,可缓和葶苈的烈性,泻肺而不伤肺。

05

保护脾胃

有些药物易刺激胃肠道,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或出现胃肠道反应,加些药引可保护脾胃。

如白虎汤中含有辛甘大寒的石膏、苦寒质润的知母,加入粳米汤为药引,既能益胃护津,又可防大寒伤中之偏,缓解其对肠胃的刺激。

06

矫味作用

有些药物味重难咽,可用药引减轻异味。

如在清热剂中加入冰糖,在润下剂中加入蜂蜜,在清凉生津剂中加入甘蔗汁,在散寒活血剂中加入红糖,能矫正汤剂中的苦涩之味,便于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药引各有其功,应“个体化给药引”。

比如不能一见感冒便以大葱、生姜为引,若遇风热之证,即如抱薪救火,反而会加重病情。

再如小儿痧痘初起,南方有在表疹药中以笋尖为引,助发表,以催痘长浆的用法。笋尖作为药引,可少量煎用,过用则伤气。

更须注意的是,当小儿痘疹发展到灌浆阶段有破溃湿痒,及至痘疹渐收时,笋尖就均应忌用了。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