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业委会主动“揽活”,为居民加梯“代言”
上海普陀2023-08-04 16:14:51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是解决老年人上下楼难题的民心工程。近年来,随着老旧小区规模化加梯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加梯资金安全问题和施工质量保障问题也愈发引起重视。

民心工程怎么确保“不烂尾”?如何防范资金损失的风险,让居民们安心“梯”升幸福感?在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真光一居民区,业委会主动“揽活”,党建联盟单位提供支持,创新“加梯专项账户”模式不仅让居民安心又省心,还大大提升了加梯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图片

真光新村第一小区

为居民加梯“代言”

在既往加梯案例中,有加梯意愿的居民需要先在楼栋内成立“三人加梯小组”,一家家跑、一家家沟通,逐步推进加梯工作。后续更是需要以居民个人名义开设共管账户,管理本栋楼的加梯资金。一方面不少居民会担心资金的使用安全,另一方面若是加梯小组成员发生变故,很容易造成加梯工程停滞甚至不了了之的困境。

“我们业委会觉得要为小区做点事情,所以主动站出来负责小区加梯事项。在推进成片加梯过程中,大家一起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事。”真光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向菁薇介绍称,真光新村第一小区的13部电梯在加梯时统一采用了“加梯专项账户”模式,按施工进度分阶段付款,该账户以业主大会的名义开通,业委会作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承担相应的责任。

图片

目前真光一小区已有4部电梯建成并投入使用

上海农商银行普陀支行公司金融部副经理郭晨表示,加梯专项账户是以小区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或村委会名义开立的加装电梯管理经费账户,以业委会为账户主体,每个楼栋单设子账户,达到资金独立核算监管的目的。

相比起居民代表以个人名义开立共管账户,开立专项账户的优势在于一是省去居民为开户、付款等多次跑银行的麻烦;二是能有效避免因楼栋内居民搬迁、家庭矛盾等个人原因引起的资金纠纷;三是账户保管的对象由业委会代替了居民个人,让加梯居民更安心;四是这类账户除了承担加装前期费用的资金监管以外,也可实现加梯后续在维保等环节的资金监管,形成加梯资金全周期的管理。

此外,为了减轻业委会的压力和负担,真光一居委会还引进了顾问团,聘请法务和财务顾问,帮助业委会处理法律和财务方面的工作。

小区里的“老娘舅”

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协调居民因加梯而产生的矛盾、监督工程的施工质量……“加梯专项账户”模式顺利运作,离不开一个“给力”的业委会团队。在真光新村第一小区,五位人均年龄60多岁的业委会成员全程参与加梯工作,倾尽全力、尽职尽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为建设更好的小区共同努力。

“加梯、修缮、疫情,这几年真的是连轴转,他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到处奔波,大家都叫他老娘舅,小区里面老娘舅。”向菁薇口中的“老娘舅”,正是真光一居民区业委会副主任秦红贵。

图片

秦红贵查看电梯建设情况

今年6月,秦红贵刚刚出院。一转头,他又继续为加梯工作奔波忙碌。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后续的隐患,秦红贵几乎每天都会在小区巡查。“前几天大风大雨,年纪大的人在外面走路很容易滑跤,但是秦主任挨个检查电梯井漏水情况。”真如镇街道自治办工作人员浦玉清感叹道。

除了加梯工作,真光一业委会成员还协助居委会进行居民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向菁薇告诉记者,平时居民求助楼上楼下漏水等问题,业委会成员也会帮忙处理这些纠纷。这份负责的态度,也让小区居民对业委会有了更多的认可和信任,让小区加梯得以顺利进行。

图片

已经建好的电梯和远处正在施工的电梯

“从开始征询签约,到竣工交付,比较顺利的加梯起码需要一年。”浦玉清表示,今年以来,真如镇街道已签约楼栋五十余栋,开工四十余栋,竣工三十余栋,“数字一点点在累积,接下来就真的是攻坚工程了。”目前,真光一已有4部电梯建成并投入使用,另4部计划于8月底完工。

有人问:“有没有后悔过建立专项账户,给自己揽了更多活、担了更多责?”

“做了这个事情,总要把事情做得完美一点。”秦红贵笑着说。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实习生 黄敏 指导老师 陶钦忆)

选稿:吴梦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