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正在焕新!上海这些新剧场令人期待
绿色青浦2023-08-04 15:15:44

你知道上海有多少家剧场吗?130余家。市文化旅游局介绍,不久又有一些新剧场将和大家“见面”,包括上海最大的专业室内剧场——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徐汇滨江的“双子星”——西岸大剧院和穹顶艺术中心,北外滩的璀璨明珠——北外滩友邦大剧院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01

上海大歌剧院

上海大歌剧院位于世博文化公园内,总建筑面积逾14万平方米,拥有不同大小的3个歌剧厅,能同时满足中国民族歌剧和西方经典歌剧的演出,并考虑了不同观众群体对剧目的欣赏需求。

上海大歌剧院整个建筑形体取“中国扇”之意,巨大的阶梯呈螺旋状上升,延伸到空中,恰似折扇扇柄,体现中国建筑的审美风格。螺旋屋盖也是面向公众的舞台,既能满足大型活动的使用需求,又能为市民或游客的日常参观提供乐趣。而建筑外观采用玻璃幕墙,视野开阔,人在里面就能看到世博文化公园的景色。

作为未来亚洲演艺中心的文化巨舰,建成后的上海大歌剧院将成为中国第一座集演出交流、创制排演、艺术教育等于一体,兼顾歌剧艺术交流、历史展示、理论研究等功能的剧院综合体。目前,上海大歌剧院工程核心区已成功封顶。

02

上海长滩音乐厅

在建的上海长滩音乐厅以“古典+”模式为定位,是兼顾现代音乐、电影配乐及场景的鞋盒式的多功能音乐厅,约有1027座观众席。

音乐厅的设计借鉴了水晶的意象。“水晶”音乐厅造型优美,寓意吉祥,形体活泼,立面通透,幕墙采用菱格划分,以灵动的色彩点缀,在日光的映照下形成水波粼粼、光影摇曳的生动效果,宛若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两湾滨江交汇处,与江水相互映衬、融合无间。

长滩音乐厅不仅外形大气灵动,内部的修建也将极具内涵,能容纳千人的音乐厅可以满足古典、现代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会。音乐厅还能满足百人规模的三管交响乐团的最高规格演出。目前,该剧场已进入最后的调整阶段。

03

穹顶艺术中心

穹顶艺术中心由原水泥厂预均化库改造而来,曾是中国第一家湿法水泥厂“上海水泥厂”的主要生产性设施。

走进焕然一新的艺术中心,一眼就能被眼前的巨型环幕所震撼,这个长约80米的弧形建筑犹如16k的超高清天幕,根据建筑弧形造型和2.8米层高的特点,设置的半环造型,与顶部镜面反射,形成“西岸之眼”,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沉浸式影像空间。

西岸穹顶艺术中心预计于今年9月竣工,届时将成为2023年“SUSAS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演绎展区主场馆。

04

西岸大剧院

西岸大剧院是中国首座专为音乐剧而打造的滨水剧场,拥有1600座的主剧场和200人的小剧场的西岸大剧院将对标世界级的演艺中心,但它不仅提供卓越的声学以及观演体验,还通过室外的大型公共广场来强调其公共属性。

建筑立面仿佛优雅的涟漪,与黄浦江波光粼粼的水面相互呼应。由GRC面板覆盖的表皮呈现多变的水平条纹,仿效了流水的纹理和形态。建筑内部延续了这种蜿蜒而流动的线条,在室内大堂大地色系的陶板饰面和主剧场的声学墙面上得到另一种呈现。

在室内的公共空区域,人们可以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欣赏黄浦江景和西岸风光,宽敞的露台——一处位于屋顶,另一处位于中间楼层——为观众在演出间隙提供户外休憩的场所,享受滨水景观和壮丽的城市天际线。据介绍,西岸大剧院预计于2024年竣工。

05

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

拥有2500坐席的交通银行前滩31文化演艺中心,配备国际顶级声光电硬件设备,是上海最大的专业室内剧场。

演艺中心将围绕“音乐+”的演出定位,以最贴近当代生活的音乐内容为核心,辐射音乐剧、戏剧舞蹈、时尚设计、影像科技等,为市民和全球游客带来世界级的展演新体验。

06

北外滩友邦大剧院

能够容纳1715名观众的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位于虹口区东大名路889号,约1.4万平方米,坐落于与外滩、陆家嘴共称为“黄金三角”的北外滩核心板块。

剧院配备一流的专业设施,兼顾多功能演出需求,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虹口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将打造国际高水平音乐剧和舞蹈艺术的展演、孵化中心,助力更多中国原创、传统文化走向海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

选稿:张丹洋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