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台风杜苏芮为什么叫“杜苏芮”?
今日闵行2023-07-27 13:27:24

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超强台风级),今天2时中心位置到达台湾省鹅銮鼻南偏东方向约330公里的海面上,离中心大约350公里的地方风力有8级。台风中心目前正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朝西北方向移动。

图片

台风登陆前后和其北上过程中,台风本体和外围环流将对华东地区造成大范围风雨影响。上海市沿海海面和浙江北部沿海海面明天下午起有8-9级南到东南大风。

大家有没有这个疑惑——台风为什么会有名字呢?是谁给它们起的呢?

别急,科普来啦~

图片

台风的命名标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探索,才有了现在这种命名方式。

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就可以公开的戏称它。

到了1945年,西北太平洋正式开始以人名为台风命名。而此时,东亚各国和地区还是以台风编号来称呼台风。比如在我国,5612就代表1956年第12号台风。但由于各机构侧重关注的海域不同,对台风的编号也经常不同,很容易混乱,因此建立整个西北太平洋海区的台风统一命名规则,就有了可行性与必要性。

到了1997年,在我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将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新的命名法。

这套新的命名法则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年度一年地循环使用。命名表中一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所属的台风委员会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组成。所以有些台风的名字大家会“似曾相识”,比如“烟花”,它在2015年是第26号超强台风,2021年再度轮到,成了当年第6号强台风。

台风命名有什么规范呢?

每个国家给台风提供的命名可不能随意起的,而是有一定要求规范的——

首先,名称的拼音不能超过9个字母,中文名2-3个汉字。名字太长一是不容易传播,二也不容易记忆。

其次,名称要朗朗上口,易于媒体广播。总不能起名为“黑化肥发灰会挥发”,且不说其他国家的人,可能有些中国人都喊不明白它的名字。

然后,名称不能含有不恰当的含义。因为国家和地区之间因为文化、历史等原因,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意见不和现象,为避免歧义矛盾,禁止任何不友善的名称出现。

最后,名称不能使用商业品牌名称。避免有打广告的嫌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能与曾用和现用台风名称重复。

不过,台风命名表确定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做出合理的更替。

台风的命名一般都会选用较为柔和的词汇,希望它能轻轻地来,轻轻地走比如我国首次提出的10个台风名称,它们分别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

但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该名称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成员再重新推荐。

我国提出的“龙王”“玉兔”“海燕”和“海马”就因为破坏力巨大,损失严重而先后被“海葵”“银杏”“白鹿”“木兰”所替代。

图片

你找到“杜苏芮”了吗?↑

(英文名称:Doksuri;名字来源:韩国;名称意义:一种猛禽,鹰)

根据这张表,下一个台风的名字,是不是一看就知道了呢~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