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释放了哪些重磅利好?丨火线解读
第一财经2023-07-25 00:13:00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将对哪些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多家机构进行了解读:

房地产

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东吴证券认为这是地产政策的重要信号:在供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投机需求被压制的情况下,以往在地产过热时期推出的行政性、限制性政策将逐步退出,尤其是部分高能级城市的限购等需求政策。

此外,会议指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要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中信建投指出,此次会议特别强调“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预计地产领域将出台更多政策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另外也特别指出“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回应市场对于地方债务风险的关切。此前4月会议表述为“严控新增隐性债务”。

平安证券也表示,防风险仍是当前房地产重点任务:整个房地产表述部分仍位于“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之后,在销售端承压、民企融资端压力仍存的大环境下,行业整体流动性危机并未完全消除,后续仍需要更多政策出台化解头部房企风险、优化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状况,同时保交楼政策预计仍将持续推进。

投资建议方面,该机构预计重点城市限贷限购等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提振整体板块信心。个股方面,短期建议关注政策博弈机会,中长期持续看好积极拿地改善资产质量、融资及销售占优的强信用房企。同时建议关注物业管理企业及产业链机会。

人工智能、平台经济

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东吴证券指出,不同于4月政治局会议,此次会议将产业政策的相关表述后置,但“科技”的含量依然很高:“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等方面均与今年领导人的调研方向不谋而合。而“平台企业”的相关表述又与本次政治局会议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议题相吻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这可能意味着之后对于AI面临的监管会有所加强。

招商证券则表示,相较于4月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新能源汽车及人工智能,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以及平台经济。根据该机构追踪发现,4月政治局会议之后,共有4部委表态支持人工智能发展,共有北京、上海、广东、苏州、杭州、成都、深圳等7个城市发布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政策。

该机构认为,根据本次政治局会议的部署,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及部位级支撑数字经济的政策将出台的更加密集,人工智能及平台经济相关政策的出台节奏也有望保持较高的频率。

大消费

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对此,申万宏源指出,会议实际上是向市场传递出政策对于消费的考虑更多侧重于中长期,其核心抓手是“产业竞争力——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不仅在会议上看到对就业政策的再度强调,也看到了对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表述的回归。

对市场而言,中信建投认为,当前市场底部特征明显,此次政治局会议可谓是一场政策“及时雨”,有利于强化市场信心,吸引增量资金流入,提振国内消费,推动市场企稳回升。

招商证券指出,会议将扩大消费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参考本次政治局会议的行文结构,未来建议重点关注汽车、消费电子、家居等大宗消费及文旅等服务消费的政策进展。

国企改革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

申万宏源表示,相较于4月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对国企的期待更高,强调“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背后或源于对财政和安全的统筹考虑。另外,国企竞争力的提升同样可能来源于对未来宏观杠杆率如何平衡的破局。地产基建难以上杠杆,而制造业企业杠杆率本身就较小,在财政显性杠杆率稳定上行和居民持续去杠杆的背景下,国企主动加杠杆成为我国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道路的一种方式。

西部证券指出,预计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方向包括重组整合、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加快健全有利于国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服务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罗懿

漆辛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