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漫步苏州河北岸
上海静安2023-07-24 12:58:57

苏州河北岸名气最响的建筑莫过于四行仓库了。这幢高六层的建筑创建于1931年,立方体造型的雄伟身姿宛若一座坚固的城堡矗立在西藏路桥北堍。“淞沪会战”期间,这里发生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震惊中外。

 文|惜珍 

漫步苏州河北岸

图片

▲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畔,这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了许多外地游客和上海市民缅怀革命先烈的空间,不少慕名前来的人纷纷在这里献上鲜花,以表敬意。

图片

四行仓库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的联合仓库,相隔一条苏州河,对岸便是当年的英美租界。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时任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副团长的谢晋元率领400余将士奉命进入四行仓库,打响了“四行仓库保卫战”。

为了迷惑敌人,同时壮大守军声势,四行守军统一口径,对外称四行仓库内有八百将士,外界故称之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钢筋混凝土的墙体很厚,日军坦克无法打穿,由于先前被当作第八十八师部,因此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在这里,以谢晋元为首的将士们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威震敌胆,誉满中外。这场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与勇气,在中国抗战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图片

在四行仓库旧址西部坐落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它落成开馆于“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四行仓库纪念馆门前是现代设计风格的晋元纪念广场,广场入口处设立刻有重要抗战时间的铜条,广场上矗立着八百壮士纪念主题雕塑。四行仓库西墙为纪念墙,墙上保留呈现了1937年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日军炮击形成的8个主要炮弹弹孔和430余个枪眼弹点,触目惊心的弹孔和硕大的窟窿镌刻着那次惨烈而悲壮的战斗硝烟,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这道布满了战争创伤的墙铭刻着当年的历史,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记忆。

伫立墙下,仿佛可以看到当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场景。步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封巨型家书,它是谢晋元将军在奔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的信,字里行间,溢满了舍家为国、不惜为国捐躯的壮士情怀。谢晋元次子谢继民在《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一书中回忆,谢晋元让每一位留守四行仓库的战士都给家人留下一封家书,馆内也复原了“八百壮士”同写遗书的场景,令人观之动容。

纪念馆一至二层分别设置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和尾厅六个部分。展览运用实物、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了当年战斗情景,声光电结合的历史场景复原给人以身历其境之感,十分震撼人心。展馆内还通过巨幅绘画、图文展板等展示了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侮的史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

那天参观后走出四行仓库纪念馆,看着门前苏州河的潺潺流水,两岸的如画风景,回想这里曾经炮火连天、枪林弹雨中发生过气壮山河的抗日英雄事迹,不由心潮澎湃,心底升起对祖国、对母亲城市不尽的爱。

图片

沿四行仓库纪念馆西墙直走,在紧邻纪念馆的左侧,蓦然见到一家“人民咖啡馆”,不由一阵狂喜,这时的一杯咖啡于我仿佛及时雨,借着它可以消解心中胀满的激情。从敞开的黑漆大门进去,店堂宽敞舒展,别致的墨绿色吧台旁矗立着蓝底白字的“我在人民咖啡馆等你”,亲切热情而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和分寸。

抬眼四周,见里面摆放着多个四人卡座,有点火车座的感觉,带着不被干扰的私密性。店堂内的装饰以深红为主基调,和墨绿色的吧台看似撞色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一条条弧形灯带组成的吊顶,衬托着充满怀旧气息的咖啡杯具,里面有摆满整面墙的老式电视机,一侧还有一个小型舞台,显示出咖啡馆的民族情怀和与众不同的个性。

图片

听说这里的外带热咖啡是必点的,即便是在店内喝,也是可以要求点外带的杯,秘密全在那个创意十足的热敏变色杯套上。我便要了外带的热拿铁,套上店里的黑色杯套后,居然浮现出四行仓库满是弹孔的墙面,上面印着“这盛世如您所遇”“为人民服务”等语句,这可真是爱国情怀和时尚潮流的完美结合了。顿时,心底升起满满的感动。

图片

在人民咖啡馆休憩片刻,沿着苏州河北岸继续行走,一路领略河边美景。在西藏路桥北堍,北苏州路1040号坐落着一幢写有“JK1933”字样的大楼,“JK”是“金库”拼音缩写,这幢楼便是1933年设立的中国银行办事所及金库所在地,曾被用作中国银行金库存放贵重物品。这幢11层的大楼,建筑风格典雅,楼层之间采用白色条形装饰,具有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

图片

在这幢大气厚重建筑的底楼邂逅一家小小的门面,看上去很袖珍,走近一看,原来它就是在沪上文化圈颇有名气的犀牛书店,据说取此名是因为犀牛的角是向上的,在这纷扰的尘世上有着超然独立的风度。

逼仄的空间里整齐有序地摆满了各种书籍,大多是文学哲学和历史类书籍,书架上放不下的书就直接摆放在地上,玻璃柜内整齐地摆放着线装古籍和绝版的文学类书籍,古朴的桌子上摆着成套的连环画、邮票、香烟牌子等属于旧时光的老物件。传说店主是一对90后情侣,他们因书结缘,琴瑟和鸣,共同打理书店。开书店是因为自己喜欢书,也希望书能在这里流动起来。店主的理念使之成为一家非常纯粹的旧书店,因为纯粹,博得了许多读书人的好感。因家里书满为患,轻易不敢买书的我也在里面挑了几册《万象》杂志,算是纪念。

犀牛书店对岸就是百年石库门建筑衍庆里,沿河往西可以看到浙江路桥的熟悉身影,那是我小时候经常走的桥。

图片

作者介绍

图片

惜珍

惜珍,本名朱惜珍。上海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海上学人——一蓑烟雨任平生》《永不飘散的风情》《花园洋房的下午茶》《梧桐深处的别恋》《走近草根艺人》《在上海寻找上海》等城市文化主题专著。2016年出版的《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全三册)至今已多次重印,其电子书已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埃默里大学图书馆引进。

2018年与朋友共同创作出版长篇小说《面朝地中海的房子》。

2020年被评为静安区十大公共文化旅游人物。

2021年出版散文集《上海:精神的行走》(上下册),以作家的眼光去写城市的前世今生,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的城市画卷。

图片

▲艺术的苏河

图片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选稿:施丰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