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美好食间|大暑至,夏正浓
上海黄浦2023-07-23 11:51:00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每年7月22~24日,太阳位于黄经120°时是大暑节气,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时节高温潮湿多雨,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故名曰大暑。

图片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大暑”即大热,大热曝万物,此时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三候

1、一候腐草为萤

草是普通渺小的生命,它有着一岁一枯荣的命运。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卵化而出。在古人诗意的想象中,草木腐败之后化为萤火虫,又延续了一段美丽的生命。谓为“烛宵”的萤火虫,也是大暑时节的形象代言物。古人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描绘了大暑时节少女们扑虫嬉戏的画面。

2、二候土润溽暑

溽暑,特指湿热的天气。大暑后,湿气浓重,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古人认为从夏到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秋被夏压制着,“土润溽暑”致使秋天不敢露头,需要潜伏一段时间。

3、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过后,常在午后降下酣畅淋漓的大雨,可以稍稍缓解一些暑气。此时的雨既是解渴的雨,也是提升肥力的雨,天气也开始向立秋过渡。

图片

大暑习俗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忘在每年这个日子里,忙里偷闲,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

图片

晒伏姜

晒伏姜源自我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待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图片

赏荷花

旧时消暑,临水赏荷,暑月游船。人们会携上家人或三五好友出门赏荷,喝酒聚会。据说,北京什刹海“荷花最盛”,旧时每至六月,士女云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开始种植青莲,文人雅士暑日则泛舟其上。南京人则在大暑前后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谈,赏月观景,好不快意。

图片

大暑养生

大暑节气,酷热多雨、高温潮湿,“桑拿天”在此时几乎成为常态。熬这“苦夏”,心态和起居皆宜“佛系”,轻音乐怡情,轻运动健身,轻午休安神。

防“情绪中暑”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等异常状态,这是“情绪中暑”引起的。为防“情绪中暑”,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调整自己的情绪。

补水宜喝粥

在大暑节气养生,首要是补水。此时节喝粥能补气清暑、健脾养胃。李时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图片

冬病多夏治

大暑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节,在《黄帝内经》中有“冬病夏治”的记载,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症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药师们给大家推荐以下两道大暑膳食,可以抚平焦躁的炎热,美味养生两不误哦!

(一)菊花枸杞粥

食材:粳米50到100克,菊花10到15克,枸杞6克,白糖适量

制作步骤:

(1)将菊花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

(2)在药汁中加大米煮粥,待熟时加入枸杞,调入白糖,再沸即成

功效:清热疏风,清肝明目。注意: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清肝、平肝多用白菊花。

(二)枸杞芦根丝瓜汤

食材:枸杞子5克,芦根5克,丝瓜100克,火腿20克,葱、姜、蒜、食用油、食盐、生抽、糖、鸡精、香菜适量

制作步骤:

(1)先将丝瓜洗净、去皮切丝,火腿切丝,生姜、葱白切丝,蒜切末备用

(2)加食用油热锅,加葱、姜、蒜爆香,倒入丝瓜翻炒片刻,再倒入火腿,与丝瓜一起翻炒2分钟

(3)加足量水,加入枸杞子、芦根,大火烧开后,加入盐、生抽、糖适量,小火煮约10分钟后,放入鸡精调味,撒入香菜,出锅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滋补肝肾。

选稿:吴梦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