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一条新的战线出现了
牛弹琴2023-07-23 10:00:39

资料图

有点突如其来,但又完全在意料之中,一条新的战线出现了。但这真是一个不祥的信号,因为这挑动的是一场宗教和价值观的对立。在西方和整个穆斯林世界之间,以最具挑衅的方式。

冲在最前面的,是北欧国家瑞典。这也不是瑞典的第一次了。最新这一波,6月28日,伊拉克裔基督徒难民莫米卡,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座清真寺前,撕毁并踩踏一本了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典籍,这家伙还将培根放入其中,然后焚毁了多页书本。这无疑是一种挑衅和侮辱。伊斯兰世界强烈抗议,在伊拉克,愤怒的抗议者第二天就冲击了瑞典大使馆。莫米卡一不做二不休,宣布将在伊拉克驻瑞典大使馆外,再度焚烧宗教经典。7月20日,“抗议”开始,莫米卡虽然最终没再焚烧经典,但却将经典和伊朗伊拉克宗教领袖像踩在脚下,还用伊拉克国旗给自己擦鞋。伊拉克人岂能罢休?愤怒的伊拉克抗议者,冲入瑞典驻伊拉克大使馆内,纵火破坏。幸亏瑞典人早就撤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伊拉克总理苏丹尼,一面谴责破坏活动,另一方面下令驱逐瑞典大使,同时召回驻瑞典的临时代办。他并且警告瑞典,如果境内再发生类似焚烧事件,伊拉克就和瑞典正式断交。此外,伊拉克还吊销了瑞典企业爱立信在伊拉克的营业执照。尽管爱立信明确表示,自己秉持“尊重他人的核心价值观”,反对这种焚烧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瑞典的事件还未平息,丹麦又出事了。7月21日,一个极端民粹组织在伊拉克驻丹麦大使馆外,又焚烧了一本宗教经典和一面伊拉克国旗,并在脸书上进行了直播。什么意思?表达对瑞典的支持,穆斯林国家越反对,就越要这样做。但后果也是严重的。

1,几乎所有穆斯林国家,都对事件进行了强烈谴责。显然,这样的挑衅事件,更加剧了西方和穆斯林国家之间的裂痕。2,伊拉克站在这波斗争的最前线,不排除还有新的极端事件发生。看到伊拉克总统也呼吁,一些国际组织和西方政府“停止煽动和仇恨行为,无论其借口如何”。3,情绪强烈的还有伊朗。伊朗已明确要求,瑞典和丹麦惩罚肇事者。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强烈谴责瑞典政府允许焚烧事件,从而“进入了对穆斯林世界战争的战斗序列”。4,这又给瑞典加入北约带来新的变数。好不容易在美国压力下,土耳其改弦更张,同意瑞典加入北约。但别忘了,土耳其也是穆斯林国家,瑞典还没正式加入,新的挑衅事件,土耳其又会怎么想?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当年的美国焚烧经书和班加西事件。2011年3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牧师琼斯,也进行了类似的焚烧伊斯兰教经典的活动,也在网上直播了整个焚经过程。事件当时就引发穆斯林国家的强烈抗议。仅在阿富汗,就导致联合国一办事处被袭击,7名联合国雇员身亡,随后,还有10多名示威者丧生。更严重的,是2012年的班加西事件。导火索是一部批评伊斯兰教与先知的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上映,这在穆斯林世界引起极大愤慨。在利比亚,愤怒更是一点就燃。2012年9月11日(请注意,另一个911),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遭到围攻,正在这里的美国大使史蒂文斯遇袭身亡。这是33年来美国驻外大使首次死于武装袭击。事件后来被搬上荧屏,好像名字就叫《危机13小时》,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

事件还引发一系列后果,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是希拉里,班加西事件也成为希拉里的一大污点。特朗普抓住这一点,以及由此暴露出的邮件“泄密门”事件,最终战胜希拉里,出人意料当上了美国总统。这就是蝴蝶效应。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掀起了一场龙卷风。回到瑞典和丹麦的焚经事件,怎么看?

还是粗浅三点吧。第一,暴露了西方和穆斯林世界不可调和的矛盾。以瑞典为例,对于焚烧经书,瑞典政府至少表面是反对的,但瑞典法院支持焚烧,理由是言论自由。但这样的自由,显然是对穆斯林世界的挑衅。然后,大家都看到了,一系列的悲剧性事件。文明还是要相互尊重。但这一点,习惯了居高临下的西方,至少目前还做不到,西方式的傲慢和偏见,时不时就会引发点问题。

第二,警惕随后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吧。这就不需要多说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显然是一个不祥的信号,不排除出现新的班加西类似的事件。

当然,对于西方某些极端人士的挑衅,穆斯林世界也要清醒和淡定,总是这么爆发式的反对,更给了一些极端分子继续挑衅的借口。但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涉及到宗教感情,往往是你死我活的矛盾。第二,重温一下我们国家的原则立场。

前两天,针对相关焚经事件,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予以强烈谴责。他并且指出:中方一贯主张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反对一切形式的“伊斯兰恐惧症”。所谓“言论自由”不应成为煽动文明冲突、制造文明对立的理由,不同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都应当得到尊重。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共同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样?这就是中国的格局。这个世界,可以观点不同,但也要尊重其他人观点,更要有所敬畏!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