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看完《长安三万里》,你还会觉得黄鹤楼不好玩吗
潮新闻客户端2023-07-22 11:35:47

最近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带火多座国内城市,也刷新了很多人对一些经典景区的认知。在潮新闻记者的街采中,就有观众表示,要去看看黄鹤楼。

作为武汉城市地标,门票70元的黄鹤楼成为游客来武汉必打卡之地,也是游客常常吐槽的对象。比如有网友觉得黄鹤楼是“整容脸”,“用着原装古韵黄鹤楼的名气”,“现在的黄鹤楼是完完全全的复建建筑,连位置都不一样了,心理落差非常大”……等等。那么黄鹤楼究竟值不值得去?像黄鹤楼这样的人文景观,在复建后就没有价值了吗?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观赏古人诗词中的场景?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志飞,从文化角度为大家解读这座唐诗中“顶流”楼阁的价值。

在电影中,“黄鹤楼”出现了三次,恰好对应李白的三段不同人生境遇。少时登楼,见崔颢题诗,虽然搁笔,隔着屏幕仍能感到年少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中年登楼,面对重大人生抉择,提笔写诗留下名作,虽无奈但不得不与生活妥协。当他最后一次登楼时,楼已被毁,尽显诗人晚年落寞。

在电影中,“黄鹤楼”不仅是一处建筑,同时也是文人精神寄托的重要象征。虽然在电影结尾中黄鹤楼被毁,但是老年高适说:“那些描写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这些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蕴含在这些诗里,这些诗传承了下来,我们后人继承了这些精神。”

图源:视觉中国

古诗里的黄鹤楼和古代“网红”的诞生

黄鹤楼,最早建于公元223年三国时代,吴国孙权在长江边建造的军事瞭望台。“过去古代交通靠水路,黄鹤楼处于长江上黄金地理位置,南来北往游客特别多,这座‘天下江山第一楼’便闪亮出圈,诗人们登临远眺,留下流传千古的诗文,也赋予了这座楼阁拥有灿烂的楼宇文明。”李志飞说。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诗人崔颢和李白便是用自己的才华和诗句筑起黄鹤楼的高光时刻,也赋予黄鹤楼独特的文化价值。

“崔颢留下的诗作并不多,但是一曲《黄鹤楼》奠定了他在文学中的地位,被称之为七律之祖,足见当时的黄鹤楼在诗人眼中有多么壮观。”李白中起初读这首词颇为不屑,读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时,只觉得平平淡淡不过如此。他拿起笔再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感受到诗人的才华。而后崔颢笔锋一转“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句让李白眼前一亮,李白本将要执笔只好挥手一顿。最后击垮李白自信的是那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诗仙李白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吹笛》所描写的黄鹤楼,一千二百年前,李白将要被贬去长沙,日夜西望长安也看不到家,这时黄鹤楼上传来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五月的江城恰似见到纷飞的梅花。“这一句‘江城五月落梅花’中,‘江城’成了武汉的简称,‘梅花’成了武汉的市花,短短七个字成了如今武汉这座城市文化的最好注脚。”李志飞说。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黄鹤楼

“不仅如此,黄鹤楼还赋了千年前武汉与扬州两座城市的互动关系,”李志飞说,“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词中以烟花春色的扬州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描绘出李白送别孟浩然孤帆远影而去的惆怅之情”。黄鹤楼再次作为一个浓墨重彩的符号,深深地镌刻在李白的情感和诗句中。

唐朝时期,黄鹤楼经过李白的推荐,摇身一变成了唐代诗人的网红打卡地。贾岛来了,留下一首《黄鹤楼》: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王维写道: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白居易诗云: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的刘禹锡,也曾题诗: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史载,到了唐朝永泰年间,黄鹤楼已经成为旅游胜地和文学之地,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图源:视觉中国

现在的黄鹤楼如何与古人对话

时光流转到2023年,今年是黄鹤楼建成1800年。对于黄鹤楼这座千古名楼来说,意义不同凡响。

“虽然网上有人吐槽如今黄鹤楼只有38年历史,模仿的是清同治时期的建筑蓝本,但是这并不影响黄鹤楼的真正历史价值。”李志飞说。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难以保存,黄鹤楼便是典型的木制楼宇。古今往来,武汉作为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黄鹤楼多次毁于战火屡建屡毁。我们应当看到变的是建筑,不变的是从古至今文化精神的传承。”李志飞说,“作为一座浓缩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名楼,黄鹤楼具有延续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学历史价值。它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瑰宝,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是一座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李志飞坦言,黄鹤楼的辉煌、被毁、重建,象征着中国古代文人诗人追求理想的过程。作为一名当下的现代人,我们应当通过黄鹤楼,建立起与古人的对话,古诗传承着诗人的精神,而这些传承也正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未来应该让这样的中华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潮新闻记者解到,长江日报社正在黄鹤楼美术馆(白云阁)举办“一座楼与一座城”黄鹤楼1800年互动体验展,每天展厅外都有很多游客排着队,期待着与李白“对话”。

游客与“李白”对话图源:长江日报客户端

和游客“对话”的“李白”,是选用李白相关的大量文献训练后的人工智能程序,在与游客对话的过程中,它也在不断地学习、提升。同时,为了达到最佳“对话”效果,现场还通过动画特效与光影技术投影长卷《长江万里图》,让游客与李白的对话、身影都出现在画面中,仿佛与李白一同穿越古今共赴风雅盛会。

现场展示的15米长的黄鹤楼1800年历史长卷浓缩着黄鹤楼1800年沿革,是一部鲜活的“黄鹤楼史”,此外现场还展出了各种黄鹤楼创意周边,诠释着国潮与浪漫,不仅能欣赏到荆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时尚轻盈的创意碰撞,还能将这些创意产品带回家。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