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洞洞鞋又翻红?过来人劝诫:别乱穿!
上海杨浦2023-07-22 10:29:43

今年夏天

洞洞鞋又翻红了!

尤其最近多雨

它甚至成为了打工人的必备“雨鞋”

图片

图片

在某社交平台上

“洞洞鞋”相关笔记超40万篇

相关话题浏览量高达5.6亿

用简单的“种草”二字

已经无法形容它的火爆程度

随着洞洞鞋成为不少人“脚上的皮肤”

关于它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尤其是它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和健康的损害

洞洞鞋的危害

01

安全威胁-电梯夹脚

近年来,穿着洞洞鞋在乘电扶梯时不慎将脚卷入缝隙的新闻时有发生。

早在2008年,美国《小儿整形外科》杂志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两年里,76%的电梯事故与洞洞鞋有关,引发的伤情包括截指、骨折、皮肤脱落、挫裂创和神经损伤等。

这是因为洞洞鞋鞋头宽大(比正常的鞋子约宽20%),塑料厚,鞋面高,所以即使是站在正常位置,鞋头距离两个电梯台阶之间的锯齿部位也比正常的鞋子近很多。

而且,洞洞鞋柔软易折,软质塑料增加了洞洞鞋和电梯的接触面,导致摩擦力较大,有一点点被卷入就很难拔出。

图片

多家公共场所都在扶梯上下口处张贴有“建议穿洞洞鞋的顾客勿乘坐扶梯”的类似提醒。

图片

还有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穿洞洞鞋花式坐扶梯的方式。

图片

避卷指南

1、上扶梯前要确认鞋子的鞋带系好;

2、站在扶梯的中央,如果需要给人让路,也需要保持和侧边挡板的距离;

3、下扶梯的时候要迈步下去(不要站着被扶梯推出去);

4、乘扶梯时,不要将孩子放在推车、购物车等车内;

5、一直面向前并扶好扶手;

6、注意不要被台阶的两侧边缘卡住;

7、出现紧急事件马上按制动按钮。

02

关节损害-崴脚

不少洞洞鞋都以“踩屎感”作为卖点,但是过于柔软的鞋底会导致足底缺乏支撑,不能给脚提供足够的保护。

如果长期穿着这样的软底鞋行走,会加重足弓的负担,越走越累不说,还会影响踝关节和足底肌肉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崴脚。

图片

特别是这两年,洞洞鞋的款式不断更新,增高洞洞鞋成为了爆款单品。虽然它显高显瘦,能拉长人的比例,但鞋底是弧度明显的半球形,穿上会让踝关节稳定性减弱,增加崴脚风险。

图片

图片

03

皮肤损害-真菌感染

很多人尤其会在下雨天选择穿洞洞鞋——平底好走,被雨水淋湿了也不担心变形变坏,脚脏了到办公室水一冲就行,再没有比这鞋更方便的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图片

首先,洞洞鞋不积水,但它同样也不防水。雨水里可能有沙子、石子残留在鞋内,走起路来容易划伤脚。

其次,洞洞鞋的散水功能特别差,如果长期将脚部浸泡在潮湿的鞋子里面,很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引发脚气。而且雨水水质较差,也更易引发真菌感染。

最后,由于劣质的仿冒洞洞鞋都是再生塑料或人造橡胶做的,会刺激皮肤,容易引起过敏、接触性皮炎等疾病。

如何更安全地穿洞洞鞋?

合适的洞洞鞋该如何选择?

1、看材质:选择软硬适中的材质,尤其是边缘要硬一点。

2、看鞋底:厚度超过4厘米且弧度明显的不建议选择。

3、看尺码:上脚后最好和脚后跟有一厘米左右的缝隙。

4、看足型:扁平足、足内翻或足外翻情况的人群不适合穿洞洞鞋,会加重足部问题。

图片

注意事项

1、别光脚:最好穿一双棉袜,能吸汗、抗菌、防脚气。

2、勤泡脚:穿洞洞鞋在室外活动后,可以使用淡盐水泡脚,有助于预防真菌感染。将约100克盐加入3.8升温水中,泡脚10-15分钟。

3、避开雨天穿:雨天最好穿带后跟且无洞眼的鞋子,可防止泥水及潮气进入鞋内,导致真菌感染。

4、及时就医:如果脚部发臭,怀疑为真菌感染所致,可用茶水泡脚10-15分钟,将6个茶包加水煮沸,晾到温热时泡脚即可。若症状仍无改善,则应及时就医。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