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妈妈将电扇让给孩子,自己被热死?这种病可致命→
上海虹口2023-07-14 13:21:29

7月13日#高温天妈妈将电扇让给孩子被热死#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图片

这事是不是真的?记者采访了文内提到的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诊科。急诊科医生说,确有其事,不过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当年接诊这位热射病女患者的浙江医院急诊科马霜霜医师说,“这个妈妈30多岁,被送过来的时候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心跳、呼吸都停了。”马医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送来的是她的老公,她是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妈妈,老公在外务工。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所以热天她也不舍得开空调,就开了电扇让孩子吹。孩子还很小,当时她在家可能已经中暑了,但是家里只有她和孩子两人,等她老公晚上回家才发现她已经倒地不起了。”当时这位妈妈已经陷入深昏迷。问老公怎么会拖这么久才来?她老公解释说“平时她不怕热”。最终,医生们竭尽全力还是无力回天。

7月2日,北京一名导游因为热射病抢救无效而死亡。去世的导游姓龚,今年49岁,体重约有200斤,没有基础病,去世前刚刚带团去颐和园游览两小时。回酒店后大巴车司机发现“龚哥”状态非常不好,已经昏了过去,便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之后,“龚哥”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死亡原因上写的是“热射病”。

6月17日,浙江台州一轿车发生事故,车内温度很高,司机手握方向盘一直颤抖,呼叫也毫无反应,救援人员将车窗打破将司机救出,据医生介绍,人如果长时间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下作业,是非常危险的,最常见的危害就是“热射病”。

图片

6月16日,北京一名57岁女性因热射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虽经近7小时抢救,但仍不幸离世。该患者是在户外带娃活动回家后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的症状,之后继续处于没有开空调的闷热、西晒房间内,直至“叫不醒”才被家人发现,但为时已晚。

被称作“高温杀手”的热射病是一种什么病?我们又该如何预防?一起来了解▽01出现先兆中暑现象怎么办?高温下,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神经、泌尿和循环系统会出现生理功能的变化,当变化超过人体可承受范围时就容易中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贺明轶提醒,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头晕、头疼、四肢无力、口渴、多汗、心慌、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但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就是先兆中暑。贺明轶表示,如果出现了先兆中暑现象:首先要尽快离开高温、高湿、封闭的环境,然后到通风阴凉的地方;病情不太重的情况,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清凉的饮料,比如淡盐水、盐茶水或者含盐的清凉饮料;可以用冷毛巾擦拭降温,一部分病人症状能得到改善;家里可以备一些常温绿豆汤,也有解暑降温的效果。02如何预防热射病?专家介绍,重症中暑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以热射病最为凶险,它伴有多器官损伤,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热射病的突出特征是无汗、高热,并且神志模糊。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华栋说,公众要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开高温高湿的环境。目前,没有治疗热射病的特别药物。“如果发现病人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已经脑子不清楚,要将病人挪到阴凉下,把衣服解开,用温水凉水擦拭身体,或者用电风扇吹,及时送医。”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6月到9月是热射病高发的时段。朱华栋介绍,并非只有在户外作业的人员是高发人群,一直在室内也有可能“中招”。“在封闭的温度很高的环境,再加上一些老年人有些基础病,体温散热出现问题,会出现非劳力性热射病;此外,还有坐月子,夏天天气闷热再关着门窗,也容易发生热射病。”03如何预防“空调病”?高温难耐,不少朋友喜欢待在空调房躲避炎热,但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不仅容易头晕、头痛,还会有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被统称为“空调病”,特别是老人、儿童和妇女更易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肖汉建议:在空调屋里尽量选用长袖衣服,大汗淋漓时不要直接吹空调;吹空调时要注意通风透气;在空调房间待的时间比较长,要注意补水;最适宜的温度是26℃,选择低挡的风,不能直吹,尤其不能睡觉时冲头吹;觉得足够凉爽可以停或者间断停一下空调,两三小时间断停为宜。专家提醒,高温天气,要多喝水,减少高脂饮食,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等食品摄入,如蛋、奶、蔬菜和水果等,要控制高糖、酒精饮料饮用和冰镇品食用。如身边有人中暑,将其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的做法是错误的,将患者转移到22~25℃的环境最适宜。

热射病的8大误区

误区一热射病就是中暑,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不对。

图片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里最严重的类型。热射病并非引发体温升高这么简单,而是产生一系列可怕的生理反应,患者会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热射病死亡率非常高,普遍的死亡率可达到50%-70%,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死亡率会高达80%。

误区二出现热射病症状,在家降温即可。

错。

图片

中暑一旦发展到了热射病的阶段是极其危险的。当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不要犹豫,及时拨打120,尽快送医。

误区三在室内,不会出现热射病。

错。

图片

热射病并非室外专属,温度高、通风差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热射病。像长时间待在封闭空间内的装修工人、车间工人就属于热射病高危人群;一些老人居住在通风不良、没有安装空调的老旧房屋,也容易出现热射病。

误区四不做剧烈运动,就不会得热射病。

错。

图片

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前者指夏季剧烈运动者、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后者常见老人、婴儿、孕产妇等体质稍弱的人群。2022年夏季,山东就发生了产妇“坐月子”期间捂热,最终因热射病不治身亡的事件。

误区五测了体温不高,就不是热射病。

不对。

图片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这里提到的核心温度,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我们日常测量的腋温或耳温仅可做参考,不能完全作为诊断热射病的依据。

误区六只有夏天才会有热射病。

不是。

图片

热射病并非夏季专属。如在不通风的高温厂房长时间工作的工人、面对熊熊烈火的消防员,甚至冬季蒸桑拿的人都可能发生热射病。

误区七高温天,多吃冷饮可以预防热射病。

不健康。

图片

预防热射病最重要的是多喝水,包括白水、盐水、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的饮料。大量进食冷饮会加重肠胃负担。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让身体失去水分,不建议喝。

误区八女性体质弱,更易得热射病。

并不是。

图片

通常来说,女性热适应能力较男性弱,但大量临床数据显示,男性热射病患者要多于女性,这应该与男性更多从事户外工作及重体力活动有关。如室外高温作业者、炼钢工人、消防员、运动员、参训士兵等都是热射病高危人群。

扩散提醒身边人酷暑炎炎

一定要谨防热射病!

来源:新民晚报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