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未来中国2》今晚首播,听“祝融号”设计师贾阳讲述“中国式浪漫”
文汇报2023-07-07 15:57:05

从神话里的嫦娥飞天到敦煌莫高窟上的仕女飞天壁画,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亘古通今。今晚,首档中国前沿科学思想秀《未来中国》第二季将在东方、江苏、浙江、安徽四大卫视开播,首期节目就将聚焦当代中国的深空遨游。

第二季第一期海报_副本3.jpg

上世纪,中国的火箭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后,无数的探测器开始伸向外太空,去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2013年,“嫦娥三号”搭载“玉兔号”月球车,第一次实现月球软着陆;2020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21年,“天问一号”探测器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这些壮举不仅为我们揭开了更多关于深空的秘密,背后更承载着无数航天人的付出。


首期节目将视野投向深邃的外太空,并邀请到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他将为我们揭秘深空探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亲手触摸月壤感受如何?模拟“火星”生活又会发生什么?本期《未来中国》将逐一解密。

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 贾阳_副本.jpg

《未来中国》第二季的第一期邀请到了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他用18年时间造出了“中国最珍贵的三辆车”,正是这三辆车让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同时在月球和火星开展巡视探测的国家。从一个在东北小镇上看星星的少年,到一个为月亮和火星造车的人,他选择将“中国式浪漫”贯彻到底。在做火星车设计之初,贾阳便有一个执念:要设计的是一个功能强大而且漂亮的火星车。秉持着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火星上的想法,“祝融号”火星车被设计成了一只漂亮的蓝闪蝶,在它的“脑门”上有一个用“九叠篆”字体写下的“火”字,就连两个后轮上都设计了“中”字,充满了浓浓中国风。同时,他也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月球上的虹湾是玉兔号月球车的预选着陆区。“玉兔号”发射准备工作完成后,他在西昌写下一首《虹湾情》,抒发自己的万千思绪:“那是天上一弯淡淡的虹/在清凉的月盘上静静地等/沧海桑田斗转时空/淅沥星雨绵绵的风/……/那是心中一段未了的情/我们的孩子即将出征/稳健的脚步刚健的筋骨/银色的战袍明亮的眼睛。”深耕多年的航天人将发射月球车视作送自己的孩子出征,是多么深厚真切的情意!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执行前,贾阳曾经用189张星轨的照片拼成了一幅名为《天上的星星会说话》的照片。照片上的星轨对应着摩斯密码,翻译后的意思是“天问一号”,饱含着他对“天问一号”启程前的一切祝愿。《未来中国》不仅有科学家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还有一支科学青年团从各自视角花式解密深空。

洪辰瑶讲述月壤背后故事_副本.jpg

毕业于帝国理工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硕士的洪辰瑶实地打卡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这里她化身实习研究员,身穿实验服,与月壤样品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你们知道放大百倍后的月壤是什么样的吗?令人赞叹的不仅有月壤之美,还有中国科学家的行动力!仅仅53个小时,我国的科学家们凭借这些带回的月壤样品,就推翻了学界普遍认为的“月球的岩浆活动基本在30亿年前就已经结束”的说法。这些月壤证明月球在20亿年前还有岩浆喷发的活动痕迹,中国人重新修订了月球的历史!

科学青年团成员张佳伟 (1)_副本.jpg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博士生张佳伟和他的复旦师弟、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马晋隆去了趟“火星”,可谓深度体验了一把“火星生活”。奈何火星上无时无刻都在刮着巨大且干燥的红色沙尘暴,时间一长,火星表面几乎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红色尘土。火星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变成适宜人类居住的第二星球呢?这或许要期待“祝融号”火星车在未来帮助我们探测到更多关于火星的秘密。

“火星男孩”马晋隆_副本.jpg

“现有一颗巨型小行星正在急速靠近地球,如果与地球相撞可能造成严重破坏”,这大概是经常被人拿来博眼球的一条新闻。“小行星撞地球”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耸人听闻呢?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数学教育硕士杨昊辰用科学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为大家化解了这个困扰。从官方消息来看,虽然几乎每天都有小行星在靠近地球,但只不过最后只会和地球擦身而过,两者相撞的概率极低。

杨昊辰分享小行星撞地球逃生攻略_副本.jpg

“人这一生总要去看一次火箭发射吧!”曾拍下中国空间站建设时期12种构型的90后天体物理博士刘博洋,曾多次奔赴热烈的火箭发射现场。成百上千吨的燃料受控爆炸,只为让小于总质量3%的载荷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奔向无垠的太空。在他的描述下,火箭如同一颗“人造太阳”划破夜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集中展现工业暴力美学的一刻,你准备好现场“沉浸式”聆听火箭发射的震撼场面了吗?

刘博洋分享保姆级火箭观礼指南_副本.jpg

值得一提的是,更有科普宣传员们趣味科普,为本期节目预热宣传。安徽引荐人马滢直接动手用有限的材料制作了一辆“星球探测车”;阿云嘎则是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对“爱心星系”的故事;而李雪琴将为你揭秘荷叶和“祝融号”火星车之间的关系,令人充满期待。《未来中国》的科学榜样和硬核青年们在用自己独有的感触和视角去揭开外太空的秘密。或许是破解“小行星撞地球”的传言,或许是触摸蕴藏巨量信息的月壤颗粒,或许是深度体验“火星日常”,又或者奔赴火箭发射的现场……他们用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方式,为所有人写出了这本关于深空探测的科普攻略,用更加年轻化的语态将科学知识实现更加“降维”地传播。

《未来中国》第二季7月7日晚20:30在东方卫视首播,21:30在安徽卫视播出, 7月10日21:40在浙江卫视播出,7月11日21:40在江苏卫视播出。科学引荐人陈辰 (1)_副本.jpg
作者:本站编辑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