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小暑至,盛夏伊始丨贤医健康说
上海奉贤2023-07-07 19:24:08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小暑即为“小热”,意思是此时虽然已经能够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是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图片

图片

小暑

/

summer

小暑&三宜

一、宜清闲养神

小暑节气过后,就是三伏天。“伏”意味着趴下来蛰伏,不可太过劳碌。因为夏季燥热,心神涣散,要顺应自然天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清闲蛰伏,既能周全自身,亦能安享生活。

二、宜清静养心

“心与夏气相通应。”夏主心,夏季燥热,心火也会随之旺盛。容易内火心生,上火生疮,情绪烦躁,伤身伤心。心静自然凉,越是着急上火,越要养一分清静之气。平日里听听轻音乐,养养花,读读书,收摄心神,让自己情绪稳定愉悦。

三、宜清淡养身

长夏属脾,如果饮食不调,对脾胃损伤极大。小暑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贪冰冷,不食油腻,不吃辛辣。可适当多吃些清热解暑、健脾化湿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莲子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暑&三忌

一、忌外出暴晒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尽量避免外出暴晒,否则不仅会晒伤,还容易中暑。出门活动时,也要做好防晒工作,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药品,谨防意外。

二、忌运动大汗

运动出汗养阳,但运动大汗,反而会损伤津液和心气。进而引发身体不适,甚至暑湿之气也会趁汗液增多时乘虚而入。我们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避免运动过度,出汗过多。

三、忌贪凉过度

很多人都会喝冷饮、吹空调、洗凉水澡,来抵抗炎热的天气。但过度贪凉,容易寒气入体,损伤自身阳气,遗留大病之根。所以,要少吃冷饮,少吹空调,温水洗澡,方能保护身体,远离疾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羊汤散寒

小暑时节,喝羊汤,吃羊肉,看似和高温天气格格不入。实则夏日炎热,代谢极旺,出汗较多,阳气外泄,寒气堆积。喝羊汤不仅可以发汗祛邪,温中散寒,也可以滋补脾胃,理气活血。

图片

小暑养生—祛寒湿

一、按摩

水分穴有化痰祛湿和通调水道的作用;按压丰隆穴可以增强脾胃对痰湿的运化能力。

也可泡脚,通过足底的穴位刺激来调理身体,还可以消除湿气,帮助身体更好地排毒和调理。

图片

二、艾灸

艾灸祛湿是历代医家经过无数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养生之法”。小暑节气足三里、关元、中院、气海、命门等穴位,可有效顾护心阳气,祛湿除寒。

图片

小暑/古诗词

《小暑六月节》

【唐代】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鹳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图片

选稿:娄靖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