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遭泥石流反复“洗劫”的汶川板子沟:生活被打乱又不断重启
澎湃新闻2023-06-28 14:42:55

6月28日,板子沟入江口三路平行,挖掘机在忙着疏通河道。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6月27日,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板子沟大桥两侧的河道里,七八台挖掘机在清挖河道——现场正搜寻泥石流发生后失踪的村民,同时保护都(都江堰)汶(汶川县)高速隧道桥梁、G317线板子沟大桥。

板子沟来水从这里穿过都汶高速、G317线板子沟大桥汇入岷江。

当天凌晨,汶川县境内受无人区短时强降雨影响,绵虒镇板子沟、威州镇新桥沟两处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当天17时30分,当地通报,此次灾害已造成3人失联、4人遇难。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记者在现场采访获悉,其中5人系在绵虒镇板子沟失踪或遇难。

27日,抢险人员在恢复电力设施。

板子沟是一个被泥石流反复“洗劫”的地方。泥石流一次次将房屋和土地淹没,村民们又一次次清理乱石,种上樱桃、李子、梨树等。他们在海拔1000多米的岷江河谷地带,种出远近闻名的汶川车厘子。许多村民购买大货车,参与河道清淤工程、运输砂石。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在泥石流覆盖过的土地上重启生活。

板子沟4号拦坝,以一己之力挡住了第一波泥石流的冲击,保住了都汶高速和板子沟大桥。

山洪泥石流撵到了院坝边

板子沟峡谷的来水,在都汶高速板桥山隧道处与岷江汇合,经都江堰流向成都平原。站在板子沟一侧山梁上,向成都方向俯瞰,都汶高速从山脚下“冒”出来,往返车道分叉,形成一个“倒V型”,再从山脚隧道穿山而过。另一侧,是沿岷江并行的G317线板子沟大桥。

都汶高速往返车道在板子沟分叉形成“倒V型”跨过板子沟河道。

板子沟村第2村民小组居民区,被都汶高速和G317线分割,200来户人住在公路的夹缝中,平常通过高速路下的涵洞往来。从这里顺板子沟一侧的公路往上,还有两个村民小组。当地村民称,那两个村民小组有近百户人,再往里越走越高,最高处是10多公里外的雪隆包峰,就是这一次发生短时强降雨的无人区。

G317并线板子沟大桥。

汶川县,属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的龙门山断裂带,2008年发生8.0级特大地震,此后多年这里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消息不断出现。据公开资料,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县城海拔1236米。地理结构主要为高山峡谷地带,县城及乡镇多建在河谷地带。山体多数是石头与土壤构成,这种松散型结合的结构,在地震和强降雨之后,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

这次发生泥石流的板子沟,以前叫板子沟村,前些年几个村庄合并后这里更名为前进村,但村民仍然习惯称这里为板子沟。

挖掘机紧急在疏通河道,保护两条交通要道。

据村民介绍,这次山洪泥石流来得非常突然,6月26日晚,板子沟下起了雨,与往常比雨并不算大,事发前几乎没人将这样一场雨和山洪泥石流联系在一起。村民老马说,当天晚上他一早就睡了,晚上10点17分,电话铃声响将他唤醒,村支书在电话那头喊他赶快起来喊大家转移,山洪要来了。

原来上游两个村民小组的小组长打电话告诉村支书,里面发山洪了,响动大得很。从老马接到电话的时间看,村支书最先通知了住下游最低处的村民,然后才是老马。老马家虽然是从上游下来路口的第一家人,但是地势要高一些。

当地政府集结大量运输车转移河道堆积的砂石。

老马接到电话,翻身起床,招呼妻子一起吆喝周围邻居赶快转移。当大家开始撤离的时候,老马不放心屋下公路边、紧临河道停放的大卡车,不顾一切地冲了下去,把车开了上来。他说,刚下去时,河道里水还不多,怎么看都不像要来山洪的样子。但车刚启动,就听到上游的“轰隆隆”声不断逼近。

妻子在上面屋里感觉到整个地都在抖,扯开嗓子喊丈夫,却半天没有回响。“吓惨了!”妻子说。老马开着货车冲上来,刚上院坝,后面的泥沙就跟着撵到了房脚下。“再晚一两分钟就上不来了。”现在老马仍感到后怕。

村民抢救大卡车,被泥石流吞没

同村另外4名村民,却没有老马那样幸运。

几乎在老马将卡车开上院坝的同时,板子沟村委会副主任、原会计王照群和丈夫龙润科,以及村民马先跟、陈明霜夫妇一起四人,驾驶一辆面包车,行驶在距离老马房屋下方几十米远处,正经过高速公路下方通道时,被翻滚而下的泥石流吞没。

据汶川县应急管理局6月27日10时通报:当天凌晨,汶川县绵虒镇板子沟、威州镇新桥沟两处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经排查,7名群众失联。而王照群、龙润科夫妇,马先跟、陈明霜夫妇一行4人均为失联人员。汶川“6·27”抢险指挥部当天17时30分左右通报:灾害已造成3人失联、4人遇难。

据澎湃新闻了解,已确认的4名遇难者中有马先跟、陈明霜夫妇。陈明霜一位亲属说,6月27日下午,马先跟的遗体在板子沟与岷江交汇处的电厂附近被找到,陈明霜的遗体则是在下游20公里外、快接近映秀的地方才被发现。而王照群、龙润科夫妻两人至今仍处于失联状态,当地相关部门正在搜寻。

陈明霜的一位亲属告诉澎湃新闻,马先跟和附近很多年轻人一样,这几年买了大卡车,在板子沟上游几公里处拉砂石挣钱。6月27日晚,村民都提前收到预警,村委会组织村民往安置点撤离,陈明霜看到其他司机去转移卡车,他也决定去把车开出来。

对于当地农村家庭来说,这样一辆卡车往往是最大的资产,是一家人的生活希望。马先跟这辆卡车是按揭买的,至今贷款尚未还完。村委副主任王照群的丈夫龙润科也是卡车司机,他们的车都停同一处砂石场。因此,他们和陈明霜夫妇一起,开了一辆面包车赶往停车场。

6月27日,森林消防救援人员从搜救区出来。

当地一位村民介绍,板子沟里面还有两个村民小组,可能有上百住户,虽然不少人外出谋生,但仍有几十户还住着人。王照群作为村委会干部,她想搭车一同上去,看看上游两个村民小组的人员安置情况,再陪丈夫把车开出来。没有想到这一次山洪泥石流来得这么快,四人刚出门就遇险了。

接住泥石流的挡防

近年来,板子沟不止一次遭遇山洪泥石流。

2019年8月20日,汶川县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致12人遇难,26人失联。汶川县至成都、理县方向道路中断。据村民介绍,“8·20”特大山洪泥石流期间,板子沟19户民房被毁,但本村没有人员伤亡。因为降雨量大,沟里的水逐渐上涨起来,所以村民有充足的时间撤离。

2020年8月23日,汶川再次遭遇泥石流,那次泥石流溢过高速路面,导致都汶高速路板子沟段中断,板子沟村没有人员伤亡。

今年这一次,山洪泥石流来得快,没有给村民留下太多撤离和转移财产的时间。

据村民介绍,被2019年泥石流摧毁房屋的19户人家,在板子沟村第2村民小组重新安置建房。为了保护都汶高速公路,当地政府在板子沟修建了三个泥石流挡防坝,从10多公里外开始,每隔两三公里修一道,分别为一号坝、二号坝、三号坝。

最后一道三号坝就在第2村民小组前面,距离都汶高速、G217线板子沟大桥只有数百米。村民们听说这一次泥石流击溃了二号坝,瞬间冲出,撞向三号坝。

3号拦挡坝挡住了山洪泥石流的冲击,护住了高速路和大桥。

三号坝顶住了山洪泥石流的巨大冲击,护住了都汶高速、G317线板子沟大桥和两条公路夹缝里的民房,不幸也在这里发生。由于三号坝被泥石流填满,溢出部分瞬间将板子沟一侧、通往上游的通道吞噬,驾驶面包车经过这里、准备去转移卡车的马先跟夫妇、王照群夫妇4人在此处遇难或失踪。

泥石流填满近10米高拦挡坝,溢出部分掩埋了右侧公路。

村民们说,他们只知道二号坝被击溃,一号坝是什么情况不清楚。参与救援的人员证实了村民们的说法。如果一号坝也被冲击,那就意味着这一次的山洪泥石流可能是从10多公里外的一号坝开始的,沿沟一路而下,不断积蓄能量冲向下游的岷江,被都汶高速前面的三号挡防坝硬生生接住了。

被频繁的山洪泥石流改变的生活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因为频繁的泥石流灾害,岷江和G217线、都汶高速都陆续改道。周边高处村民也陆续被安置到了现在这里——这个河谷区域相对平缓安全的位置。

房屋虽然迁移了,但土地搬不走。

老马家在板子沟里面有4亩果园,近年反复遭遇泥石流。第一次是8·20泥石流期间,4亩果园被深深地掩埋在几米之下,他请来挖掘机将大石头全部清理掉,在上面重新种上车厘子;第二年又一场泥石流,果园再次被毁,他再次清理,又一次种上了车厘子树。

板子沟入口处。

让老马很意外的是,这一次泥石流没有影响到他的果园,因为前两次泥石流覆盖已将果园抬高。今年4亩地的车厘子还没完全长大,只产了一两千斤。闻名遐迩的汶川车厘子,从果农手里卖出能有25元一斤。这是当地村民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澎湃新闻注意到,当地老百姓除日常耕种外,这些年很多人都买了大卡车,靠运输砂石挣钱。泥石流毁坏了他们的房屋、村庄,吞噬了他们的土地,却也为一些人带来了生计。这里许多村民拉运的砂石,正是近年来接连不断的泥石流带来的。

泥石流一次次掩埋板房沟,导致河道反复阻塞。为了确保下游都汶高速和G317线的安全,在上游修筑泥石流挡防坝只能是应急,要根本解决问题只能是清理河道,深挖沟。因此,几次泥石流之后,当地政府一边修筑挡防坝,一边组织挖掘机、运输车,将主要河道的砂石清理之后运走。本地人也大量购买卡车,参与这项工程。

马先跟按揭买了一辆卡车运砂石,妻子陈明霜则在家里照顾孩子和老人,同时负责耕种不多的土地、打理果园。如今两人双双遇难,留下两个老人和两个10岁左右的孩子,还有尚未还完的车贷。

同行失踪的王照群夫妇,40多岁了,两个孩子在成都上大学。他们买卡车拉砂石,也是考虑两个孩子大了,希望能给孩子多一些经济上的帮助。一辆卡车三四十万元,几乎可以掏空当地许多家庭多年的积蓄。因此,一旦听说山洪泥石流到来,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卡车的安全。

8月27日下午,澎湃新闻在板子沟村看到,一二十位司机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下,正穿越抢险救援区,前往板子沟上游转移他们的货车。一辆车,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没有人会轻易舍弃。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