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沪苏“双11”正式牵手!苏州轨交11号线将于本周六11点开通运营
“上海发布”微信公号2023-06-22 19:36:00

苏州轨道交通介绍,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将于2023年6月24日上午11点开通运营,全线28座车站同步开放。

经过前期万人试乘,苏州地铁11号线开通在即,并将与上海地铁11号线“牵手”。

三条换乘通道?怎么走最方便?

苏州地铁11号线和上海地铁11号线,在花桥站通过3条空中连廊实现无缝连接。

东西两侧换乘通道,均可实现免安检换乘,每个通道内都用铁马分隔成刷卡换乘通道(检票通道)和无感换乘通道。

无感换乘通道

乘客使用“苏e行”或“Metro大都会”App扫码,从苏州/上海任一站点进站后,按照标识指引,通过“无感换乘”通道,即可进入另一个城市的地铁网络,在其任一站点出站。

刷卡换乘通道(检票通道)

乘客从苏州地铁线网的任一车站进入,到达11号线花桥站后,需要刷卡出闸后,按照换乘指引,通过刷卡换乘通道(检票通道),再次刷卡进入上海地铁11号线,但也无须二次安检。

中间通道

中间通道主要是为了方便乘客进出站,从该通道乘坐苏州11号线/上海11号线,都需要进行安检、购票或刷卡进站乘车。

最方便的换乘方式当然是走“无感换乘”通道啦!

无感通道仅面向“苏e行”和“Metro大都会”APP用户,并且需开通“无感换乘服务”。

如何开通“无感换乘”功能

小布提醒,要使用苏州、上海地铁互联互通功能,需将“苏e行”APP升级到V3.23.0及以上版本,“Metro大都会”APP更新至2.5.16 及以上版本!

安检政策:

经苏沪两地公安部门沟通确认,市民在进站时按属地安检政策进行安检,在花桥站换乘时,可通过换乘连廊直接换乘,无须二次安检。如有重大活动或遇特殊时期,按上级有关要求执行。

换乘方式:

(1)乘车码,11号线开通时有望实现苏州上海地铁“一码联乘”,乘客使用“苏e行”或“Metro大都会”App扫码乘车,可通过站内专用通道“无感换乘”,无需出站后重新进站,即乘客在苏州地铁线网任一站点进站,可在上海地铁线网任一站点出站,反之亦然。

(2)全国交通联合卡,可在两地地铁线网内使用,需一侧先刷卡出站,完成费用结算后,在另一侧刷卡进站,无法直接苏州进站、上海出站,或上海进站、苏州出站。

(3)其他持单程票、计次票或本地市民卡的乘客,需要在出站后,重新购票或更换票卡进站。

友情提醒:

在花桥站换乘时,使用“Metro大都会”App或“苏e行”App的乘客,须下载最新版本App,授权开通双方城市地铁乘车码及无感换乘功能,并开启定位,根据现场“大都会、苏e行专用通道”的导向牌指引,无需通过闸机,便可“无感换乘”。

除持“Metro大都会”App或“苏e行”App乘车的乘客,通过其他如单程票、计次票、本地市民卡或全国交通联合卡等方式的换乘的乘客,须根据现场“实体卡通道”的导向牌指引,须通过闸机出站后,再重新购票或再次刷卡后进站。

“Metro大都会”App或“苏e行”App在两地进、出站期间停留时间超过8小时,则须作超时处理。

特别提醒,使用“Metro大都会”App或“苏e行”App以外其他乘车方式的乘客,换乘时务必通过“实体卡通道”,完成刷卡出站后,从站外换乘通道再重新进站。切勿跟随人流从大都会、苏e行专用通道“无感换乘”,以免影响后续出站票款结算。

请乘客注意换乘线路的首末班车时间,充分考虑换乘走行和候车时间,以免耽误您的出行。

在出行过程中如需帮助,可求助现场工作人员或拨打热线电话:苏州轨道交通服务热线0512-69899000,上海地铁服务热线021-64370000。

(原题为《沪苏“双11”正式牵手!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将于6月24日上午11点开通运营》)

选稿:夏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