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这里是淮南:有灵山秀水,更有诗和远方!|端午走“亲戚”
今日闵行2023-06-22 18:05:29

正值端午假期,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闵行区合作交流办推出系列报道,带您走走闵行的“亲戚”——安徽淮南。淮南是闵行结对合作帮扶地区,是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工业重镇。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情画意的美景美韵、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端午小长假,我们将连续三天,邀您畅游美丽的中国旅游城市淮南,一起领略“楚风汉韵、山水淮南”的“诗和远方”!

淮南是一座

山水生态之城

“屏舜耕而衔两山,襟淮水而带三湖。”三山鼎立、三水环绕(八公山、舜耕山和上窑山,淮河、瓦埠湖和高塘湖),“华东白洋淀”、淮河大湿地——焦岗湖,是这座山水之城的绿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八公山,相传是淮南王刘安曾在此修仙炼丹论道的地方,发明了中华美食豆腐,是一座集名气、灵气、文气于一身的皖北名山。舜耕山是淮南的城市客厅,因舜帝耕耘于此而得名,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游人如织。上窑(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空气中负离子含氧量高,适合休闲度假的慢生活。

千里淮河流经淮南105公里,将八公山景区、寿县古城景区、凤台茅仙洞景区串联。国家4A级旅游景区焦岗湖,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焦岗湖影视城地域毗连,生态牌、影视牌,双剑合璧。

巍巍八公山

城市客厅—舜耕山

生态焦岗湖

茅仙洞景区

大通湿地公园

淮南是一座

彰显“楚风汉韵”的文化之城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淮南是一座彰显“楚风汉韵”特色的文化之城。水生万物,水孕文明。千百年来,悠悠淮水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了淮南的历史变迁。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立国,创造了淮夷文明,春秋战国为蔡楚之地,自西汉初年设淮南国后,以“淮南”命名的建制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直至两宋。如今的淮南,是国家新型能源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留下了很多历史遗存,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寿县古城曾为楚国最后的都城,是中国保存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安丰塘古称芍陂,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较都江堰早300多年,被称为“中国灌溉工程鼻祖”,至今史光闪耀、泽被后世。国保单位寿州窑遗址,原产寿州黄釉瓷,被陆羽《茶经》列为唐代制瓷名窑之列。楚文化博物馆内,诸如楚大鼎、鄂君启节、战国青铜马车等精美文物,皆为国内外所罕见。这里是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典故,耐人品读。这里诞生了“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千古奇书《淮南子》,淮南“一千成语、一座城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厚重的历史孕育了多彩的文化,花鼓灯舞蹈欢快喜庆,寿州大鼓曲韵幽长,抬阁肘阁新奇惊险,寿州锣鼓热情奔放。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非遗文化—抬阁肘阁

东方芭蕾—花鼓灯

非遗文化—火老虎

安丰塘

寿州窑

二十四节气

淮南是一座

美食之城

淮南是一座值得用“舌尖”丈量的美食之城。“莫道豆腐平常菜,大厨烹成席上珍。”淮南豆腐宴是汉族传统名菜之一,经传承创新,烹饪方法达30余种,可创制菜肴400余种。八公山豆腐可荤可素,清淡中藏着鲜美,品尝时清爽生津,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之美誉。“南北奔波数千里,未进淮南闻汤香。”淮南牛肉汤号称江淮第一汤,是中华名小吃,近年来,淮南牛肉汤声名远扬,网上热销到全国316个城市,可谓是一碗汤,一座城,一生执念!除牛肉汤、豆腐宴外,寿县大救驾、淮南羊肉汤、焦岗湖螃蟹和瓦埠湖银鱼、上窑馓子、夏集面圆等特色美食,分分钟征服你的胃。

豆腐宴制作

大救驾

淮南牛肉汤

寿州圆子

瓦埠湖银鱼蒸蛋

菊花豆腐盅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淮南有名山秀水,有源远流长的楚文化,有风味独特的美食,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美景美韵的魅力之城,真诚欢迎朋友们到淮南观光旅游。

“楚风汉韵、山水淮南”

欢迎您!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